02

资源经济、口岸经济、园区经济推动经济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我省前三季度边境贸易增长71.5%

海关关员对中老铁路入境货物列车进行监管。 通讯员 滇宣 摄

本报讯(记者 马逢萃) 近日,记者从云南省发展改革委获悉,今年前三季度,全省边境贸易增长71.5%,中老铁路发送旅客1291.2万人次,运输货物1394.6万吨。

作为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和环印度洋地区开放的前沿,随着“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建设的深入推进,云南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RCEP全面生效,打造中老铁路黄金线路,加快面向印度洋国际陆海大通道建设,云南沿边开放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更加凸显。

今年以来,全省上下全力以赴拼经济,把壮大资源经济、口岸经济、园区经济作为推动全省经济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抓手,深挖资源利用、口岸提升和园区建设潜力,充分发挥云南比较优势和增长潜力。河口、磨憨、瑞丽沿边产业园区建设取得积极进展。

云南省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介绍,随着“三大经济”一体化推进,云南省烟草、能源、有色、高原特色农业、旅游的传统资源优势进一步发挥,绿色铝硅、新能源电池、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将加速向园区集聚,现代物流和外向型产业正为全省经济发展提供新动能。

在东西部协作迈上新征程、承接产业转移面临新一轮重大机遇的关键时期,云南以一体化推进“三大经济”为抓手,凭借综合优势聚力接住一波波“新流量”。

今年9月2日至4日,2023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云南)在昆明举办,通过一场场产业对接、产业推介、项目签约和产业调研活动,众多龙头企业、知名企业与云南各地各部门共商产业转移、区域合作发展大计。

通过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促进更高层次的产业合作,云南全力推动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服务链多元协同,构建更具活力的开放创新生态和更具竞争力的产业体系,更好地促进区域协同发展。

10月8日,作为山海携手、优势互补的又一生动实践,“沪滇·澜湄线”国际货运班列正式开行,班列从上海出发,途经昆明,从磨憨口岸出境抵达老挝万象。

以通道带动物流、以物流带动贸易、以贸易带动产业,“沪滇·澜湄号”国际货运班列将“一带一路”倡议与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有效整合叠加,作为开放融合的“强动脉”,将更好地连接我国国内市场和南亚东南亚市场,更好激发沿线活力,推动产业链供应链资金链人才链加速融合。

10月25日,以“聚焦东西协作 深化沪滇共创”为主题的2023昆明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合作推介会在上海市举行:180余家企业代表齐聚一堂,共签约112个项目,涵盖高原特色农业、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数字经济、文化旅游、大宗商品贸易等产业类别,总协议金额达1095.64亿元。

昆明作为云南的省会和唯一特大城市,不仅是世界知名的“春城”“花都”,还是云南条件最好、实力最强的产业基地,具备区位、资源、市场、平台、政策“五大优势”,拥有建设面向印度洋国际陆海大通道、国家推动产业向中西部地区梯度有序转移、昆明托管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磨憨镇共建国际口岸城市带来的“三大新机遇”,未来商机无限、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