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舒珺珩 摄影报道
“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看,路旁的花儿正在开,地里的蔬菜水灵灵,锅里的白酒飘香远……”走在大板桥街道沙井社区满目葱茏的田野里,社区党支部书记李金兴致勃勃地向记者介绍,“等水上乐园和酒文化体验式旅游项目建成后,我们这个洋溢着浓浓田园气息的社区将更具魅力,将迎来更多的游客,成为大家心之向往的‘诗和远方’。”
沙井社区地处滇中新区中部,多为山地,植被丰茂,温度宜人,还有大河水库和小河水库充盈的水资源,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为农作物生长提供了有利条件。沙井社区种植的蔬菜也历来以鲜嫩甘甜出了名。然而,过去由于交通不便,蔬菜采摘后要几经辗转才能运到昆明蔬菜交易市场,这时蔬菜的卖相已经大打折扣,价格自然上不去,一年下来,居民年收入也就在六七千元左右,沙井社区也被贴上了“路难走、菜难销、钱难赚”的标签。
随着滇中新区的快速发展,沙井社区也搭上了新区发展的快车。社区主干道与空港大道直接连通,形成了沙井“20分钟便民圈”。每天早上,来自全国各地的蔬菜收购商们早早等在路边,蔬菜一运到,便火速收购运往机场。蔬菜打包运到机场仅需20分钟,出口部分国家的蔬菜可实现当日到达。“现在,我们8800多亩土地用于种植西兰花、辣椒、水果玉米等蔬菜,销往重庆、深圳、上海等多个省市,甚至出口到柬埔寨、新加坡、韩国等国家。还有部分居民自己开车拉菜去昆明销售,收入也不错。”谈起社区的蔬菜之变,李金的脸上写满了骄傲,“随着蔬菜销量的增长,居民收入也随之提高,蔬菜种植热情高涨。更喜人的是,随着机场发展带来的红利,社区周边还有不少物流园区用工吸收了当地居民。居民可以在物流园打工,下班后也不耽误种地,现在人均年收入达到4.2万元左右,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大幅提升。”
菜甜酒香历来是沙井社区的两张名片,酿酒行业也已在这里传承了三代人。沙井甘甜的水源、沙井人独特的酿酒工艺造就了品酒师们口中的“沙井小茅台”,深得市场青睐。“以居民李小霞的楞箐酒坊为例,每天酿造150多公斤白酒,每年的销售额已达到40万元左右,生意很是红火。”
蔬菜从家门口直接卖到新加坡、韩国等国家,白酒产业也蒸蒸日上,社区面貌更是焕然一新,如今的沙井社区到处呈现出一派和美惬意的田园风光。未来,社区还将立足高品质、高产值、高收益发展蔬菜产业,依托本地资源优势,做大做强蔬菜种植、冷库储存及销售,同时,聚力打造酒文化观光产业,把娱乐和品酒融为一体,全链条提升产业竞争力,鼓足群众的“钱袋子”,蹚出一条社区美、产业兴、群众富的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