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熊明 通讯员 淑琼
在宜良县马街镇复合光伏发电项目施工现场,一排排光伏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18台大型机械、几百名施工人员川流不息,政府部门派出的专职项目服务人员李跃忠正叮嘱施工方员工“一定注意安全,全力保障群众正常生产生活……”
李跃忠是宜良县转任职级干部中的一员,也是当地新能源综合开发利用项目党员突击队成员。在宜良,像李跃忠这样奋战在乡村振兴、项目建设等重点工作一线的转任职级党员干部还有很多,他们“转任不转责、建功在一线”。
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宜良县紧扣“五大百亿”234个项目,围绕农村宅改、新能源开发建设、花卉苗木产业园建设、棚户区改造、高速公路征迁、国家储备林项目、创文督导等重点工作,抽调53名转任职级干部成立7支党员突击队,为宜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奉献光和热。
领题答卷
做干事创业的“引路人”
宜良县是“中国花卉苗木之城”,年均繁育绿化苗木上亿株、销售额达20亿元,占据全省市场的三分之一,但用地保障不足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产业发展。近年来,宜良县探索“苗木上山、还田于粮”,将花木种植从坝区向山区转移,避免苗企、苗农因土地政策调整造成损失。而花卉苗木产业园和交易中心建设党员突击队主要职责之一是协助开展土地流转和“苗木上山”。
“苗木搬去山上,浇水、搬运都不方便。”面对苗农质疑,突击队入户走访、和大家面对面恳谈,队员柴艳英耐心解释:“放心,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都会建设好。”“园区的苗企会以成本价或免费为我们提供良种、技术指导、用药、施肥、收购等服务……”为帮助苗农生产,队员们引导企业、合作社与农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促成“企业带合作社、合作社连农户”,成立花卉苗木产业链党建联合体,推动“小散户”与“大市场”有效衔接,让分散种植户搭上规模经营的“快车”。
在大家的努力下,全县1595户花木种植户共建立协会4个、花木专业合作社55个、经纪人队伍100人,带动花木种植户人均收入增加8000元。
倾心尽力
做服务项目的“贴心人”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2022年宜良县新发药光互补项目开工第一天,就遇到寒流和大雪,新能源综合开发利用项目党员突击队全体成员冒雪前行,协调服务开工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
近年来,宜良县牢牢把握云南省绿色清洁能源产业发展的重大机遇,充分挖掘风电、光伏等生态资源,推动新能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发展优势。在绿色清洁能源产业的主战场,也处处都有新能源综合开发利用项目党员突击队的身影。
在新发药光互补项目中,突击队员做足政策指导“提前量”,指导企业“只跑一次”完成项目备案,仅用10天就完成了2400余亩土地流转。在马街复合光伏项目中,队员分组深入村(组)摸清村情,“讲清政策、细化表册、传授协商经验”“靠前预判、深入研判、精准施策、狠抓落实”一事一议协调解决,顺利完成1100余亩土地流转和林地手续报批等前期工作,为加速推动项目落地发挥关键作用。在小白龙温泉旅游度假小镇项目中,队员们协调完成项目区7家产权单位、8条管线的迁改工作。在中营发电项目中,全力推动31公里风电项目进场道路改扩建工作……
项目建设能跑出“加速度”,宜良县全天候、全周期保姆式服务功不可没。“我们有15名转任职级干部专盯新能源项目,做实全过程服务。华润新能源项目从洽谈到签约仅用时77天,从签约到落地仅用时164天。”李跃忠说。
全心全意
做为民服务的“暖心人”
“一个突击队就是一个重点项目专班”,7支党员突击队的53名转任职级干部定期召开专题会议、有事随时碰头,全力疏通项目建设过程中的痛点难点堵点,“一切围着项目转、一切盯着项目干”。
高速公路工程建设和征地拆迁党员突击队员通过深入走访、面对面解惑、召开征地拆迁动员会、项目推进会等方式,化解矛盾纠纷10余起,20余户群众签订《拆迁补偿协议》。
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党员突击队员将“懂政策”优势变为执行力,牵头编印《宅改法律政策》、口袋书等宣传资料1300余份,推动48个试点村全面开展宅基地腾退和规范管理,全力保障农村产业发展建设用地需求。
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党员突击队与村组干部同研究、同协调,解决工程施工中群众反映的困难和问题,流转土地1.5万余亩。城市棚户区改造项目建设党员突击队对全县棚户区改造工作进行监督、指导、检查,助推清远棚改项目(一期)244户安置户顺利抽选安置房275套。
如今在宜良,53名转任职级干部带着大家干、领着大家干、跟着大家一起干,在田间地头、社区小巷、项目一线办实事、办好事,将主题教育学习成效转化为推动宜良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生动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