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正富
“四下基层”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宁德工作时大力倡导并身体力行形成的工作方法和工作制度,既是察民情、重民意、集民智、解民忧的生动实践,更是抓队伍、转作风、促发展、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载体。当前,第二批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正扎实推进,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刻领会“四下基层”的时代内涵、实践要求,在更广领域、更大范围践行“四下基层”优良传统。
推动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让党的声音“润民心”。到群众中去宣讲宣传,让党的方针、路线、政策易得、易懂、易用,在“讲什么”上注重“群众关心什么就讲什么”,在“对谁讲”上讲好百姓话贴心话,努力把“普通话”翻译成“地方话”,变“文件语”为“家常话”,让党的创新理论成为群众的常识道理。
推动调查研究下基层,让决策部署“顺民意”。想要干好一番事业,干成一番事业,广大党员干部要善用调查研究传家宝,将身子沉到一线、深入一线,多到困难多、群众意见集中、工作打不开局面的地方去,将情况原原本本递上来,把问题清清楚楚摆出来,找准矛盾症结、谋求对策良方,让提出的金点子、好方法有的放矢、切中要害,推动解决“一件事”到办好“一类事”的切实转变,回应群众呼声,赢得群众掌声。
推动信访接待下基层,让一线接访“惠民生”。信访不是找上门来的烦心事、烦恼事,做好信访工作的关键就是面对群众诉求,“将心比心、以心换心”,多一些与群众“共情”的思维能力,站在群众立场上换位思考,“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的这一面”;坚持源头治理化解矛盾,优化完善党员干部包案督访、下访接访等制度,推动各类信访事项实现“案结事了”“事心双解”。
推动现场办公下基层,让当场就办“解民忧”。到不了现场,就体会不了群众问题之紧迫、诉求之急切,解决难题就难以打起“十二分精神”,全力以赴、竭尽全力。党员干部要把工作着力点放在基层一线,特别是对于关系群众切身利益又久拖未决的问题,联动多部门集中“会诊”,实打实拿出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和措施,既要“稳扎稳打”、特事特办,又要“小步快跑”、急事急办,才能让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更高效、更精准。
(作者单位:滇中新区党群工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