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晓婕 喻劲猛 肖永琴 万旭
2024年已经到来。每次一元复始都开启万象更新的奋斗,新区人愿每一分努力都不被辜负。
从“冬雪雪冬小大寒”到“春雨惊春清谷天”。不知不觉,2023已成来时路,回望过去,风雨兼程却也收获满满。时光的车轮,镌刻着新区人每一个奋斗的足迹。这一年,我们用汗水拼搏的每一个日子都在闪闪发光;这一年,我们用如花的笑靥相互鼓励,一起面对困难和挫折,一起走过风风雨雨跨过沟沟坎坎;这一年,我们在脚踏实地携手并进中与新区共同成长,我们更加懂得了奋斗的价值和人生的意义。
如今,站在2024年的起点,始终奋斗在新区高质量发展之路上的你我,也将有新的希望、新的目标。让我们一起来听听新区人2023年的收获、2024年的期许。
云南慧港投资有限公司工程管理部经理康蕊
加快建设新区文化产业新引擎
“2023年我的大部分精力都放在空港文化广场项目建设上,可以说是大干快上、收获满满的一年。”看着眼前充满艺术感的圆弧形的建筑,云南慧港投资有限公司工程管理部经理康蕊的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空港文化广场项目总建筑面积超过10万平方米,将打造集大剧院、动漫体验馆及配套商业为一体的综合型文化广场,成为新区重要的文化交流休闲中心、艺术展示中心和文化产业新引擎。
“2023年春节刚过,各单位第一时间返岗恢复生产。”康蕊回忆,2023年2月10日,成功将重达1400吨、跨度约64米、厚度达6.35米的巨大网架提升至32.98米的高度,取得项目建设的重大突破;7月20日,项目完成主体的分部工程验收;12月28日,项目完成幕墙子分部及节能分部验收;截至12月29日,项目机电安装、精装均已完成90%,室外总坪完成80%。
2023年,空港文化广场项目获得“十项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云南省绿色施工示范工地”“云南省安全标准化工地”“全国安全文明标准化工地”等多项荣誉。
“伴随着2024年到来的脚步,我们将再接再厉、攻坚克难,确保空港文化广场项目在6月底前完成最后的竣工验收,把滇中新区直管区的新地标、新业态、新形象展现在市民和游客面前。”康蕊说。
滇中新区航空现代服务业发展局重点项目办负责人左应宝
用心用情做好安置搬迁工作
“2023年我有幸参与了国家‘十四五’规划重大建设项目之一的昆明长水国际机场改扩建工程项目的安置搬迁工作,这一年足够充实,也收获了成长。”在昆明长水国际机场改扩建工程安置搬迁工作指挥部,左应宝这样总结2023年。
面对昆明长水国际机场改扩建安置搬迁的复杂工作,左应宝刚开始有些惶恐。在新区各级领导的关心与指导下,在“老师傅”们手把手的指点下,在一群敢打硬仗的同事们的影响下,他和指挥部200余名同事主动放弃周末、节假日休息,实行“997”工作制,团结一心、攻坚克难,连续圆满完成3个重要节点的任务目标。
“我想这一年的每一个日子都将是我人生历程上宝贵的经验财富。看到昆明长水国际机场改扩建工程项目建设用地如期交付,看到群众搬新居时的一张张笑脸,听到施工现场一台台机器不停歇的轰鸣声,我的自豪感与成就感油然而生。”左应宝说:“2024年我将继续保持工作热情,锚定目标任务,强化责任担当,与现场指挥部同事一道细化工作方案、全力攻坚克难,继续用心用情做好群众安置搬迁工作,加速推进各项工作落实,为书写新区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奉献自己的力量。”
长水街道党工委书记谢文邦
全力打造云南重要门户枢纽
2023年5月30日,长水街道正式析置成立。
“我们坚决贯彻落实昆明市委和滇中新区党工委的工作部署,加速人员融合、工作磨合。特别是在昆明长水国际机场改扩建项目建设过程中,我们坚持以党建为引领,认真落实‘三法三化’,把党支部建到项目上,顺利完成了各重要时间节点的工作任务。”回顾2023年的工作,长水街道党工委书记谢文邦说。
同时,长水街道聚焦高质量发展要求,着力完善辖区基础设施,修缮破损道路;补齐民生短板,建设人饮抗旱应急工程,提升辖区人居环境;依托交通区位优势,打造花箐社区严家庄小组乡村旅游暨农文旅深度融合示范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围绕机场核心服务功能,全力优化营商环境,为企业发展排忧解难。
谢文邦表示,展望2024年,长水街道将紧紧围绕滇中新区“一点一极两区”战略定位,以产城融合发展为核心,通过抓党建强化基层治理,实现城市社区管理网格化精细化,提升辖区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打造特色文旅品牌助力乡村振兴,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有效提高居民收入;做好服务保障,优化营商环境,为辖区企业提供精准高效服务,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全力打造入滇第一站和离滇最后一站的重要门户枢纽。
大板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唐田
努力提高医疗技术水平
“大学毕业后进入医院成为医生的那一刻,我感到由衷的自豪。”在滇中新区工作的6年里,唐田带着年轻人的冲劲认真完成每一项诊疗工作,保持吃苦耐劳、谦虚慎微的工作作风,多次进修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知识和业务水平。
2023年,唐田参加了大板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深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加强卫生人才培养、深化医改等一系列推动中心发展的实际举措,也见证了中心服务能力达到国家推荐标准的成果。
唐田说:“看着新区的基础设施越来越完善,见证着新区日新月异的变化,幸福感与日俱增。”展望2024年,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他将担起医务工作者的使命担当,把生命至上和患者的需求放在首位,用专业技术为患者的身体健康保驾护航。
滇中新区城市运营管理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阳大磊
让城市更有颜值气质温度
“2023年,城市网格管理案件处置让我感受颇深,面对庞大的待处置案件,时间紧、任务重,我们中心主动兜底,老党员主动担当,下足千般‘绣花功夫’,想尽千方百计化解案件,完成4480余件案件处理。”滇中新区城市运营管理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阳大磊感慨地说,这些案件分布在城市管理的每个细枝末节,与人民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新区城市运管中心以案件处置为抓手,快速提升城市管理服务水平,打造干净、整洁、有序的城市环境,让城市更有颜值、更有气质、更有温度。
2024年新区城市运管中心将着力构建中心牵头、街道落实、市场参与、市民配合的城市精细化治理共建共治共享格局,引入“城市管家”模式,将市政绿化相关工作统一管理,借助第三方管理力量,降低城市运维成本,改善并提升新区城市市容市貌。阳大磊说,他将一如既往干好工作,为新区城市管理贡献力量。
滇中城投建设管理有限公司工程建设部业务主管孙先慧
希望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
“去年,作为新区部分居民小组综合活动场所建设项目的实施主体,我们公司负责大板桥、长水街道、小哨街道所辖10个社区26个居民小组综合活动场所建设工作。自接到委托代建函之日起,公司立即启动建设前期相关工作,组建项目管理人员,编制设计方案,项目于2023年6月27日正式进场开工建设。”回首2023年,滇中城投建设管理有限公司工程建设部业务主管孙先慧感受最深的是新区26个居民小组综合活动场所新建工作,他负责项目现场管理。
项目建设时间紧、任务重,与常规项目管理相比,人员、材料、机械三大要素还受制于村庄间距远、道路狭窄、建设地无作业空间等因素影响不能有效发挥。最终,通过各方共同努力,2023年10月底,26个活动场所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活动场所建成投用后,听到群众的赞许声,我们心里都挺高兴,几个月来辗转各个建设现场的辛苦都值了。”孙先慧欣慰地说。
对于2024年,他充满了期许和祝愿:“2024年,我将一如既往立足岗位做好工作,希望滇中城投公司在城市开发、产业发展、产业服务等方面迈上新台阶。”
滇中新区临空先进制造业发展局局长苏志云
推动片区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3年,我们建立了企业服务联络员、宣传员、服务员、化解员、护航员机制,实地走访企业300余家次,建立企业协作平台,构建发展内循环,其中推动中驰三龙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与昆明先导新材料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实现1700余万元的项目合作,为国药血制工艺验证保驾护航。加强政银合作,仅云南农村合作社大板桥支行一家就投放贷款80余笔,授信金额9000余万元。有力推动了政府服务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加速构建了‘亲’上加‘清’的政商关系。”滇中新区临空先进制造业发展局局长苏志云说,2023年临空局在新区党工委、管委会的领导下,临空先进制造业区内经济运行稳中有进,临空局在服务企业、招商引资、标准厂房去化、营商环境优化、安置搬迁等工作成效显著。
2024年,临空发展局将紧紧围绕全省“3815”战略和昆明市“六个春城”建设目标,推动“五大新区”建设在临空先进制造业区见行动,以“五个统筹”为抓手,全面推动临空先进制造业区高质量发展。“今年我们将统筹片区产业发展,抓好重点产业培育、重点企业服务、生产要素保障,强化小微企业服务,推动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和装备制造等先进制造产业发展。”苏志云说。
西冲小学教师张一民
要求自己每堂课都精彩
“2023年9月,我们全体师生搬进了新教学楼,这里环境优美、功能完善……”入职3年来,张一民见证了西冲小学改扩建后的新变化。
过去的一年,西冲小学各项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获云南省劳动教育示范校、小白鸽中队荣获“全国红领巾中队”称号、语数英三科均达到优质均衡、师生获省级奖项15人次、市级奖项5人次、区级奖项280人次。
“课堂是老师的主阵地,我要求自己每一堂课都精彩。”张一民说,2024年,随着西冲小学改扩建工程即将竣工,课程改革逐步推进,“我会始终坚持‘把每个孩子放在心上’的教育理念,为新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昆明市交警支队九大队大队长郭贵华
一如既往坚守执勤一线
“回望2023年,有辛劳、有收获、有喜悦。”昆明市交警支队九大队大队长郭贵华感慨地说。这一年来,值班备勤、疏堵保通、护校安园、普法强基、交通整治,无论刮风下雨、高温严寒,他和同事们始终坚守在执勤一线。
金浑公路被列为2023年度昆明市级挂牌隐患点段。郭贵华经常在这条路上排查安全隐患,在道路施工期间,他也常常去现场和工人唠嗑,紧盯施工情况。工作中遇到群众求助,他也义不容辞。这一年,他为倒在路边的醉汉披上了自己的外套,将其送上救护车;这一年,他给10余名车辆爆胎的群众更换了轮胎;这一年,他扶正歪倒路边的护栏30余次、清理路面垃圾40余处;这一年,他将3名迷路老人送回家,为2名迷路小朋友找到了父母。
展望2024年,郭贵华说他将不忘初心、忠于职守、砥砺前行,用实际行动为辖区群众的安全出行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