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熊明 党晓培 实习生 孙骏
上周末,海埂大坝观鸥热依旧火爆,然而通过昆明市一系列持续的观鸥季护航举措,大坝交通拥堵现象得到缓解,景区秩序井然、环境优美,数万市民游客在大坝上“人鸥同乐”的场景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
每逢观鸥季,海埂大坝便游人如织,在双休日、节假日日均车流量超过8万辆,海埂大坝的部分道路在高峰时段也出现了饱和性拥堵。
面对此情,昆明交警、公交、规建、城管等多部门合作积极研究对策,贴近民生,出台多项措施,千方百计为市民游客提供最佳观鸥体验,保护好海鸥“生灵”的同时,擦亮昆明“人鸥同乐”这张名片。
交警:科学分区疏导管控
每天投放50余套交管设施,安装7套交通电警卡口
“从6日这个周末起,观鸥季双休日及节假日的每天8时至18时,对观景路、西福路驶向闸口路和观景路方向、湖滨西路实行交通管控。”昆明交警八大队一中队中队长牛鑫鑫告诉记者。
为缓解海埂大坝等观鸥片区交通拥堵的情况,确保观鸥群众出行安全,提升市民、游客观鸥体验,昆明交警在周末及法定节假日等观鸥高峰时段采取相应管控措施,为游客观鸥保驾护航。在人车主要聚集的核心区,双向禁止除沿线住户、企业、单位以及公交车外的机动车行驶;在除海埂大坝以外的其他主要观光景点,在观鸥高峰日引导分流车辆至缓冲管控区停放;在滇池旅游度假区外围区域,加强车辆的智慧疏导,防止车辆短时聚集造成安全隐患和交通拥堵。
特别是昆明交警部门优化交通组织“限流”,通过科学分区疏导管控,设置核心区、缓冲区、管控区,采取近端管控、中端分流、远端疏导等交通组织方式,防止车流短时大量驶入,提升道路通行效率。
科技设施监测分析,投放50余套交管设施,安装7套交通电警卡口,覆盖进入海埂区域主要道路,交通节点初步形成“闭环”,实时采集监测车流数据,提前预警拥堵缓行路段,及时发送行车引导短信。
公交:“观鸥专线”受好评
开行两条免费“观鸥专线”、7条观鸥公交专线
上周六下午2时,市民杨燕乘坐5号线地铁抵达大坝站,出站后就看到了两辆写有“观鸥”标志的公交车停放在站台,还有专门的工作人员进行现场引导。“可以乘坐免费观鸥专线,10分钟一趟。”站台上,戴有红袖标的工作人员热情地向乘客进行介绍。一路通行顺畅 6分钟从地铁站抵达观鸥点。“这样的顺畅,让观鸥的心情变得更加美好!”杨燕说。
据介绍,2023年12月23日起,昆明公交集团开行“自驾观鸥公交免费摆渡专线”“公交地铁免费观鸥专线”两条免费“观鸥专线”,2023年12月30日,开行7条观鸥公交专线。
这9条观鸥专线的运营时间都为观鸥季的周末及节假日9时至17时。9条“观鸥专线”的推出,缓解交通拥堵情况,提升了市民游客的观鸥体验,获得了社会各界和市民游客的好评。
“希望增开公交专线能有效缓解节假日期间海埂大坝片区的交通拥堵情况,让市民游客出行愉快,轻松观鸥。”公交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
“我们知道昆明有海埂大坝观鸥公交专线,今天特地坐公交车来看红嘴鸥,不用担心打车难、堵车问题,这项服务很暖心。”来自四川的游客海卫明说。
下一步,根据广大市民游客的观鸥需求,昆明公交集团将陆续开行新的“观鸥专线”。
规建城管:提供最佳观鸥体验
新建4个临时停车场,新增1000个停车位,现有近7000个车位
据统计,海埂大坝人流量日均2.9万人次,大坝片区现有6000个停车泊位,多数位于核心区域外,动静态交通供需矛盾突出。滇池度假区规划建设局为缓解人流量大、停车难等问题新建4个临时停车场,新增1000个停车位。目前,海埂大坝周边共计30个停车场,近7000个车位,面向市民游客开放。同时,该局还积极协调滇池国际会展中心提供1000个免费停车泊位,位于滇池国际会展中心滇池小镇西地下停车场,免费时段为“观鸥季”周末、节假日8时至20时。到滇池国际会展中心停车的市民、游客,还可免费乘坐公交接驳车前往海洪湿地、海埂公园、海埂大坝等地观鸥喂鸥。
此外,为维护好海埂大坝周边市容秩序,滇池度假区城市管理局牵头,公安、文旅、宣传、国投及滇池绿道和滇维安保公司每日约50人对海埂大坝持续开展市容秩序整治。每日坝上出动巡逻电瓶车4辆,坝下出动执法车辆8辆,坝上坝下齐抓共管。
“我骑共享单车来,又能找到相应的停放地,转身就到了观鸥点,真是太方便了!”市民张童童说。为解决非机动车停放问题,滇池度假区相关部门,从保障停车点、设置禁停区域入手,保障驶入度假区的共享单车停放地。
据了解,目前,在全市保障专班的齐心协力努力下,海埂大坝交通保障服务工作,通过总结完善“限流、分流、减流、控流”行之有效的机制和做法,实现“道路顺畅、群众便利”的初步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