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大板桥街道西冲社区居民——

勤劳干事创业日子越过越火

“以前都要去到昆明市区才能感受到买年货的喜庆氛围,今年在我们街道举办年货节真的太好了!商品品类丰富,过年要用的肉品和装饰画一站购齐。”大板桥街道西冲社区瓦角小组居民李俊开心地向记者展示着自己刚刚购置的年货。

记者跟随李俊来到家中,他告诉记者,作为彝族撒梅支系人,按照当地撒梅人的过年习俗,以前都要提前两周开始,捶糍粑、揉饵公式、做甜白酒、杀年猪……现在不一样了,年货节一开始,就和老伴买来了甜白酒、饵公式和糍粑。孩子们通过网购想吃的零食让大家品尝,自己在家里只要做好撒梅腌肉和撒梅香肠,省去了不少功夫,日子过得愈发红火。西冲社区党总支书记李佳说:“近年来,居民外出打工收入高,加上现在物流便捷,大家都选择网购年货送货上门。老人们有逛年货街的习惯,如今也逛上了家门口的年货街。除此以外,有的居民在餐厅里预订了年夜饭,免去了繁杂的筹备过程。”

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离不开思想意识的转变。以前,瓦角小组的居民们依靠种地为生,一年到头赚的钱仅够温饱,筹备过年的年货全部靠自己动手以及邻居帮衬。近年来,随着昆明长水国际机场、附近多个产业园区的建成,家家户户纷纷外出务工,寻找商机。“95后”的李维就是社区的创业者之一。他说:“2022年,我和体育专业的朋友合作成立了云南八号体育服务发展有限公司,开办兴趣班教附近小朋友打篮球。去年,我在村里承包了中通快递服务点,暂存快递、把快递送上门都是我的事儿,这一年虽然辛苦还是赚了6万元左右,未来步入正轨应该能赚得更多。”

除了李维,还有不少敢于实践的年轻人被吸引到瓦角小组干事创业。花系夭民族餐厅的总经理卢燕就是其中之一。她说,自己曾在昆明一家大型餐饮公司担任总经理,看到家乡的发展前景越来越好,自己去年也选择回到家乡,通过传承、创新彝族菜,争取把家乡特色彝族餐饮做出更响亮的品牌。

西冲社区党总支书记李佳自豪地说:“这些年,社区居民从只买得起单车到换了轿车,从靠天吃饭的种地到人均月收入3500元,逐渐完善的基础设施和良好的创业氛围,吸引了很多外出读书的大学生回来创业建设家乡。未来,我们希望把社区打造成年轻人创业的‘活水’,老年人安享晚年的‘乐居’。”

本报记者 舒珺珩

  • 集中展示年货产品 新区现场消费火爆

  • 安宁市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称号

  • 勤劳干事创业日子越过越火

  • 加强重点领域监管执法

  • 保障水电气供应正常

  • 春运首周祥鹏运输旅客超25万人次

  • 开展物业消防专项检查

  • 公益广告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