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喻劲猛
在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李强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完成今年发展目标任务,必须深入贯彻习近平经济思想,集中精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要以更大的决心和力度深化改革开放,促进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持续激发和增强社会活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的更大成效。
滇中新区干部职工纷纷表示,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经济思想,推动新区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努力成为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为云南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深入开展“双百行动”打造现代产业新城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近日召开的新区2024年工作会议明确,将全面提升科技创新效能,落实知识产权强国战略,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新区经济发展局局长李帆表示,将大力开展高新技术企业苗圃培育,全力争取国家和省级重大创新平台、研发机构以及国家重大战略项目、科技创新重大项目在新区布局,积极争取国家和省重点实验室、院士工作站落地新区,加快科创服务中心建设,着力提升新区科技创新能力。深入开展以“百件实事比作为 百舸争流建新功”为主题的“双百行动”,实施产业强区战略,大力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制造、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等重点产业,并积极谋划布局智慧交通、低空经济、北斗生态等未来产业,积极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先机。
“我们将坚定不移大抓产业招商、主攻工业招商,突出新型工业化主导地位,推动新区重点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全面提升新区现代制造业产业发展水平和综合竞争力。”新区投资促进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依托新区直管区纳入“昆明承接产业转移园区”的优势,将积极引导东中部产业转移项目落户新区,充分发挥新区开放平台和产业基础优势,打造全省承接产业转移平台。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支撑。
“新区正积极申报交通强国建设试点,推动昆明理工创新研究院、车路协同智能网联、晶能科工等一批项目集中落地建设,实现山东大学云南研究院正式运营,引导创建一批高原高寒自动驾驶、多式跨境智慧物流、无感出行等领域的智能交通应用试点项目和交通运输科技示范工程,聚力打造智慧低碳、产城一体的现代产业新城。”滇中科学城管理局局长朱恒俊表示,将倾力打造未来交通(云南)科学城,依托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加速引进公路、铁路、航空领域的科研、智造、示范及人才服务类业态,构建交通科研集群,打造具有云南特色的区域性科学中心的核心承载区。
着力推进改革创新扎实打造开放新高地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增强发展内生动力。
“2024年我们将以‘创新提质争创一流’为主题,着力推进新区营商环境领域改革创新、服务经营主体提质‘两轮’驱动,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新区政务服务管理局局长李锐表示,将坚持把市场评价作为第一评价、企业感受作为第一感受、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全面推动新区127名驻企特派员充分发挥政企联络员、政策宣传员、审批代办员、纾困协调员、发展护航员、营商监督员作用,以服务提质换取经营主体安心省心舒心发展,助力新区高质量发展。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互利共赢。
“我们将持续加大昆明长水国际机场改扩建工程安置搬迁保障力度,确保项目建设按期推进。”新区航空现代服务业发展局局长黄忠梁表示,将完善长水机场空地联运集疏运模式,提升多式联运、保税物流、冷链物流、供应链金融等临空物流服务功能,拓展采购供货、代采代购和集货集发等业务,努力将新区建设成为我国辐射南亚东南亚最大的空港型物流枢纽和航空物流集结中心。
推进社会民生事业解决群众急难愁盼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新区社会事务管理局局长金雄表示,将以教育发展、卫生健康、民生保障等各项工作为抓手,凝心聚力、勇于担当,聚焦社会治理、乡村振兴等重点工作,紧盯“一老一小”、残疾人、农民工、退役军人等群体,深化为民服务意识,全面推动新区各项社会民生事业高质量发展。
长水街道党工委书记谢文邦表示,将做到“习惯过紧日子”,在坚守安全底线的前提下,更多为发展想办法、为企业助把力,在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中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大板桥街道党工委书记张博说,将坚持不懈抓好“三农”工作,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