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早上8时,楞箐酒坊的李小霞都会从酿酒容器中取出发酵好的百余斤酒坯放入蒸馏器皿中等待出酒。随后,她来到摊晾台边,检查高粱、小麦的干燥程度是否达到入曲要求,再将酒曲和粮食搅拌后倒入大缸开始新一轮发酵……中午11点,预定产品的客人陆续来取酒。
李小霞告诉记者:“酒坊每天酿造大约150公斤白酒,几乎都被附近居民提前1至3天预定完。销售额每年40万元左右,日子过得还不错。”
据了解,大板桥街道沙井社区各家酒坊的酿造技术各有特色,至今已传承了上百年。醇香的酒水深受周边居民喜爱,有人还将它称为“沙井小茅台”。沙井社区书记李金介绍:“白酒酿要醇美关键在于水源。社区企业选用小河水库的水源来酿造美酒,口感醇甜、柔和,在市场上很受欢迎。”据了解,沙井社区几家企业生产的白酒几乎都是当天售罄,白酒酿造产业已成为社区的“金字招牌”,带动社区居民就近就业,共同走向美好生活。
李金认为,沙井白酒产业要做大做强,除保障酒水品质,还要把文化和旅游业融入其中。他说:“今年,社区将建设水上乐园和酒文化体验项目,针对家庭亲子游、公司团建、朋友结伴出行等不同群体提供村庄生活体验,力争将沙井打造成昆明人1小时内可到达的周边游目的地。”
本报记者 舒珺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