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 闻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与滇中新区居民一起学习垃圾分类

从源头上节约资源 每个家庭都积极参与

参与垃圾分类游戏。

讲解员为大家介绍垃圾再利用知识。

了解垃圾发电作业流程。

本报记者 马逢萃 文 周凡 摄

■生态昆明

近日,滇中新区举行“世界地球日”暨垃圾分类宣传活动,旨在引导滇中新区城乡居民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增强全社会节约资源和开展垃圾分类的意识。

本次活动由昆明市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和滇中新区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主办,滇中新区生态环境局、城市运营管理服务中心承办。

记者跟随滇中新区管委会机关和辖区企业、医院、学校的30多位代表,共同来到昆明三峰再生能源发电有限公司(空港垃圾焚烧发电厂),参与垃圾分类活动,详细了解日常生活所产生的垃圾是如何得到再利用的。

“注射器属于什么垃圾?”

“有害垃圾。”

“鱼骨呢?”

“厨余垃圾。”

活动现场,来自深圳市洁亚环保产业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王海军通过游戏教大家如何进行垃圾分类,并解答疑问:“很多市民朋友会问,像报废的充电电池、纽扣电池应该如何处理?建议大家先积攒起来,等数量较多,再联系社区或街道,集中送到昆明市专门的机构来处理这些会对环境造成较大污染的废弃物。”

在昆明三峰再生能源发电有限公司主楼5楼操作间,透过透明玻璃,能看见巨大的抓斗正在作业——吊车岗位的两位师傅张泽海、岳晓容正在密封室内操纵抓斗,不断把垃圾抖散,再堆放整齐,并把已干燥的垃圾移进隔壁焚烧炉进行发电作业。

“垃圾要进行3到5天的发酵,去除水分,才更容易燃烧。”昆明三峰工作人员何琦向大家详细介绍垃圾发电过程。此时,恰好有垃圾车将垃圾倾倒进垃圾存储坑,何琦继续讲解:“实行垃圾分类,将水分含量高的厨余垃圾分离出来,不再进入焚烧锅炉,能大大缩短发酵的时间周期。垃圾分类进行得越细致、水分越少,到我们这里处理效率和资源转化率就会越高。”

由昆明三峰建成并运营的空港垃圾焚烧厂于2012年投用,“昆明盘龙区、官渡区、经开区、空港经济区的生活垃圾都在这里进行处理。”“空港垃圾焚烧厂日处理生活垃圾约1800吨。一期项目年发电量约为1.4亿度,二期项目年发电量约为1.6亿度。”何琦告诉记者。

据悉,《昆明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于2023年6月1日正式施行。昆明市作为全国46个全面建成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和分类运输体系的重点城市之一,目前逐步健全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理的生活垃圾管理体系和再生资源回收体系,资源化利用率稳步提升。同时,昆明市以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强制分类示范小区建设为抓手,加快推进全市垃圾分类工作。按照昆明市垃圾分类工作的相关要求,滇中新区2023年已建成空港公租房、凌云里、石斛苑3个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小区:垃圾投放点采用智能设备作为垃圾分类收集工具,根据投放垃圾高峰时段设置定时投放点,结合智能设备设置误时投放点,实现集中暂存、收集和集中清运作业,并将逐步打造长水航城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全面提高滇中新区垃圾分类知晓率、参与率、分类准确率。

“只有在源头上分类垃圾,末端才能更好地处置。”这是记者参与活动得到的最重要的体会。

参加此次“世界地球日”暨垃圾分类宣传活动的滇中新区消费者维权服务站工作人员刘江海告诉记者:“获得了很多以前不知道的知识。垃圾处理是个变废为宝的过程。”

“还是应该在源头上减量,每个家庭都积极参与,做好垃圾分类。”滇中新区政务服务管理局工作人员邹蓓说。

  • 阅读,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

  • 变废为宝 你我同行

  • 从源头上节约资源 每个家庭都积极参与

  • 不折不扣完成既定目标任务

  • 全力提升服务质效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 生活垃圾分为以下4大类

  • 滇中新区加快布局低空经济

  • 滇中新区将打造全市首个建筑资源循环综合利用项目

  • 新区安排部署住建领域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

  • 矣纳社区蝶变“幸福家园”

  • 全面加快中国式现代化新区实践步伐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