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
“客人分成几部分,游客、回头客,还有附近工程的施工人员。”具有多年餐饮从业经验的吕敏芳告诉记者,随着昆明长水国际机场改扩建工程不断推进,机场附近多个社区的住宿业和餐饮业客流量会越来越多,“我很看好严家庄,做旅游很有发展空间。”
今年32岁的杨涛是土生土长的花箐社区人,在进入民宿业之前曾经在深圳工作了3年多,“2017年刚回到家乡,先在快捷酒店工作。2018年,严家庄第一家民宿‘燕栖四合’开业,就是租用和改造老房子,生意很好。当时还来了很多外国人到严家庄参观,对我们触动很大。”
2019年,民宿“乡月”上线,“携程、美团、同程App,都能预定。目前,严家庄有民宿16家、快捷酒店1家,还有7家餐厅、2家超市。”杨涛告诉记者,和昆明其他社区的民宿相比,严家庄的优势在于临近机场,也更能吸引社会资本带来更多新鲜的旅游业经营理念,“我们每年都参加富滇银行组织的云南省农村创业创新项目创意大赛,也会和其他从事乡村休闲产业的企业和从业者进行交流,学习他们的经验。像昆明乐居村,他们的碳烤面包就是个吸引游客的卖点,还有海晏村在充分挖掘自身的历史文化方面,值得学习借鉴。”
据介绍,严家庄在20世纪70年代曾作为昆明铁路局职工子女的下乡安置点,也因此吸引曾经在云南乡村度过青年时代的城市老年居民来此相聚,共同回忆曾经的激情岁月。
民宿优势
不是走量而是特色
在严家庄通往两处直街的岔路口,63岁的李世荣摆出一张木头桌子和遮阳大伞,把自家种的樱桃、附近山野里采来的奶浆花和一种叫“黄泡”的野果分成盒,作为本地特产进行售卖。
记者立刻买下刚摘的樱桃:和在菜市场购买的樱桃相比,严家庄樱桃明显更为新鲜和甜润。和李世荣攀谈的功夫,已有刚刚到达的游客快速挑了两盒“黄泡”作为餐后水果。
“都是自己吃的野菜、水果,反正也吃不了,有游客还能赚点零花钱。”李世荣指着斜对面自家的二层老房子,“已经出租了,租给经营者做民宿、做餐饮。”
来自曲靖的游客李金龙已经在严家庄住了两天。和到处拍美照的小姐姐们不同,李金龙除了坐在院子里发发呆、和客栈老板聊聊天,就是去附近街区或山边散散步,“严家庄挺大的,可以散步好久。”从事工程测绘的李金龙说,自己完全是因为喜欢恬静的乡村气氛,才一住好几天,“工地上机械设备的声音特别吵,人又多。住在这里,心里挺平静。”
“每天散步、到饭点儿就吃点儿喝点儿”的李金龙准备在严家庄再住几天。
对于严家庄提供的这份乡村抚慰感,做餐饮业的吕敏芳也深有体会,“老板就是严家庄人,自己有菜地。像白菜苔、香椿,春天的各种花都是我们自己的。这部分菜肴是有优势的,客人最爱点。”
乡村旅游产业在民宿的客房量和餐饮的高级程度上与城市五星级酒店以及米其林餐厅显然不可相比,但贴近自然、淳朴缓慢的农家生活节奏以及更为新鲜的自产蔬菜、农副产品,成为滇中新区小小严家庄做好乡村旅游的最大优势。
“我去过莫干山的民宿考察,他们可真是民宿业的‘天花板’。”杨涛说,希望严家庄能做出特色,为往来旅人带来美好回忆。
本报记者 马逢萃 文 万旭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