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绿意盎然的6月,记者走进滇中新区小哨街道上对龙社区金钟山红玫瑰葡萄园,只见茂密的枝叶间,一串串葡萄挂满枝头随风摇曳,圆滚滚、绿油油,长势良好、丰收在望。种植户孙勇正在熟练地给葡萄疏果。
孙勇是土生土长的上对龙人,今年50岁,从2014年开始种植葡萄,至今种植规模已达12亩,年产量可达10吨。“现在是葡萄生长的关键期,田间管护一点都不敢马虎。”孙勇和妻子整日绝大多数时间都在葡萄园劳作,但就是这样简单枯燥的生活,他二人依然乐此不疲。“我们采用科学种植,人工疏花、疏果,严格控制产量,以保障葡萄的品质。”春季展藤、夏季疏果、秋季采摘、冬季葡萄藤埋土越冬,孙勇和妻子勤劳耕耘,也有了沉甸甸的收获。“我们这个红玫瑰葡萄7月20日左右上市,估计能卖到20元一公斤。”孙勇边疏果边满怀希冀地说。
从疏花、疏果、浇水、采收、分级包装到销售,孙勇用心研究每一个细节。他不但葡萄种得好,还利用微信群、微信朋友圈、抖音等线上平台宣传,打通了葡萄销售的“新路子”。“每到葡萄上市,预订电话就接连不断,多的时候一天要打包上百箱葡萄。”孙勇说,现在回头客越来越多,有些顾客已连续在他这里买了五六年。
“我们这个葡萄园,年收入在17万元左右的。”孙勇说,靠着这片倾注心血的葡萄园,他和家人过上了期望中的小康生活。“种葡萄虽然辛苦,但日子是甜蜜的。每年葡萄丰收时,顾客一波波来订货,心里喜滋滋的。葡萄卖完之后,我们一家人就去旅游。”托起一串沉甸甸的葡萄,喜悦溢满了孙勇晒得发红的脸庞。
孙勇夫妻二人用汗水和智慧收获甜蜜与幸福,让“小葡萄”种出“甜蜜经济”,也为当地群众带来就业机会。“葡萄园繁忙的时候会请10多个周边村民来帮忙,每天100元到120元不等的工资。”孙勇告诉记者。
“在家门口的葡萄园务工,每天有120元的收入,既能顾家又能挣钱。”葡萄园里,村民王金凤和其他工人正在给葡萄疏果,大家通力合作,现场繁忙而有序。本报记者 李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