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滇中新区两部门践行“一线工作法”

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真是太好了,再也不用担心下班回来找不到停车位了。”近日,谈起社区新建的临时停车场,云桥社区第四居民小组居民王玉文开心地说道。

下了班,开着车,在社区转了一圈又一圈,总是找不到停车位。在滇中新区大板桥街道云桥社区,“停车难”问题大大降低了群众生活的幸福感。

2000年,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撒营盘镇云龙乡居民整体搬迁到云桥社区,现在该社区常住人口有1400多人,生活着汉族、彝族、傈僳族、苗族等民族。当下,随着昆明长水国际机场改扩建项目建设加快推进,许多务工人员选择在该社区租房居住,外来人口达1600人。“外来人口增多随之而来的是社区车辆数量急剧增加。社区车道狭窄,没有固定的停车位,群众将车随意停在路边,经常造成进出两难的问题,群众之间很容易发生摩擦和纠纷,严重影响了社区的和谐稳定,不利于民族团结工作开展。”云桥社区居民委员会主任匡绍安说。

今年6月,滇中新区土地储备中心和大板桥街道践行“一线工作法”,走进云桥社区面对面听民意,了解到云桥社区面临的急难愁盼问题之后,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积极盘活闲置土地资源,两部门根据《云南滇中新区储备土地管护办法(试行)》的文件精神,履行相关程序后,将暂不开发的储备土地无偿交由云桥社区作为社区临时停车场。自此,长期困扰云桥社区居民的停车难烦心事得到解决。

“新建的临时停车场能提供300余个停车位,7月1日以后正式运营,我们将安装智能停车系统,配备看守人员,做好科学管理。同时,本社区的群众可以免费停车,外来车辆将收取一定的管理费用作为日常管理维护资金。”匡绍安说,有了规范的停车场,不仅能解决群众停车难题,让群众出行更方便,还能增加部分集体经济收入。

新区土地储备中心与大板桥街道推出的这一便民利民举措,不仅“读懂”了群众的需求与企盼,还温暖了云桥群众之心,照亮了群众的幸福之路,搭建了民族团结的连心桥,进一步推动云桥社区各族群众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美好幸福家园的生动局面。

“储备土地交由社区临时使用后,由社区负责日常的管护,一方面降低了管护成本,避免储备土地权益受到侵害,另一方面提升了社区人居环境,切实增进民生福祉。”新区土地储备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该中心将坚持惠民、利民导向,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持续发挥土地使用效能,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增强老百姓获得感和幸福感,提升老百姓的满意度。

本报记者 李燕

  • 滇中新区举办MBTI主题交友派对

  • 山西女孩张馨殳:爱上云南这片神秘的土地

  • 80余名小记者开启消防体验之旅

  • 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 全力推进目标任务“双过半”

  • 新区网信业务骨干参加能力提升培训

  • 中关村电子城举办守护特种设备安全宣传活动

  • 滇中新区组织驻企特派员实地培训

  • 公益广告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