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力量下沉 网格赋能

小哨街道积极探索为民服务新模式

矣纳社区举行“院坝会”。 本报通讯员 李录红 摄

“建议加装更多路灯,减少居民出行安全隐患。”“建议成立人民调解室,推动基层法治化、提升乡村治理能力。”近日,一场汇聚民智民意的“院坝会”在小哨街道矣纳社区开展,居民们你一言我一语为社区发展出谋划策。

近年来,小哨街道始终立足基层实际,坚持党建引领,念“民之所忧”、行“民之所盼”,将网格管理向终端延伸,做实“力量下沉、网格赋能”,积极探索为民服务新模式,为群众幸福“提速”。落实“下村日”工作制度,常态化组织党员干部走进基层、献计出力、解决难题;形成党员联系农户的“微网络”,协助专职网格员承担社情民意搜集、安全隐患巡查、公共服务代办、政策法规宣传等任务,及时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同时,持续推进院坝协商机制,在社区广泛开展“院坝会”,及时吸纳群众关于基层治理的“金点子”、好办法,动员多元共治力量,实现民生实事项目与“群众满意”双向奔赴。

“吹哨报到” 为民生“加码”

走进小哨街道上对龙社区新水碾小组的小广场,平整的硬化场地、崭新的健身器材、葱茏的花草树木,处处彰显着为民便民的民生温度。

“我喜欢带孙子去小广场锻炼身体,和朋友打牌聊天。”新水碾小组居民孙金祥说,以前居民生活单一,自从社区安装了健身器材后,每到晚上居民都出来活动,有跳广场舞的、打牌的、锻炼身体的,生活的幸福感更足了。

上对龙社区群众幸福指数提升,得益于小哨街道实施的“党建引领、社区吹哨、部门报到”机制。据了解,今年6月,上对龙社区就安装健身器材的相关事宜向街道“吹哨”,街道接到哨件后,由相关部门配合前往上对龙社区报到,指导该社区的4个居民小组安装了一套配置11样设备的健身器材,满足社区群众的休闲娱乐需求。

为让群众的诉求有人管、管到底、管得好,切实增进民生福祉,今年5月,小哨街道实施“党建引领、社区吹哨、部门报到”机制,让社区从“跑腿员”变为“吹哨人”,实现社区有需求、部门跟进服务。小哨街道强化街道党工委统筹协调能力,推动班子成员、业务站所和社区党组织协商议事作用发挥,对社区报告事项进行初步分析,实现“吹哨”事项“采集上报—指挥派遣—处理反馈—考核评价”四步闭环管理模式,通过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问效于民,推动为民解忧常态长效。目前,小哨街道共完成10个哨件的派处,推动道路修复、扬尘污染、河道清淤、文体设施完善等一批民生关键实事落地,群众幸福感不断攀升。

队伍建设 育强“后备军”

小哨街道基层党建办主任孙斌介绍,小哨街道着力加强社区后备力量培养,注重在“选育管”上下功夫,为年轻干部的成长架梯搭桥,努力建设一支坚强有力、服务有方、务实有为的社区后备力量队伍。

“选”字上做文章,找出“好苗子”。小哨街道采取个人自荐、党员群众“公推”、群团组织“共推”、社区两委“联推”、街道党工委“直推”等方式,选准社区书记、两委班子后备力量培养对象,将社区后备人才队伍建设纳入社区建设中长期规划。目前,小哨街道共将25人纳入全街道社区后备人才库。

“育”字上下功夫,锻造“铁肩膀”。建立后备干部岗位历练、顶岗锻炼机制,综合采取“老带新,传帮带”、到名书记工作室学习、参与社区事务等方式加强实践锻炼。街道结合万名党员进党校、基层党建工作培训会、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培训等各类活动围绕党务知识、党务实操、应对突发事件能力等内容集中培训后备力量,不断提高社区后备力量的政治素质和履职能力。

“管”字上见真招,建立健全实践锻炼考核评价机制,“一人一档”记录社区后备力量在教育培训、实践锻炼中的现实表现,严格落实后备力量动态调整制度,畅通“能进能出”渠道,倒逼后备力量履职尽责,确保社区后备力量的选拔和管理工作取得实效。

本报记者 李燕

  • 昆明长水国际机场新服务柜台投用

  • 小哨街道积极探索为民服务新模式

  • 昆明云桥医院交流党建工作经验

  • 新区启动2024年“质量月”活动

  • 嵩明莱雅广场项目开工

  • 昆明航空救援支队与安宁市气象局签署合作协议

  • 安宁治超非现场执法经验全国推广

  • 公益广告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