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晓婕 李燕 肖永琴/文 陈熙 周凡/图
金秋时节,滇中大地到处涌动着丰收的喜悦。田野里,金黄的稻谷在风中翻滚,火红的辣椒挂满枝头;果园里,红彤彤的苹果、黄澄澄的梨散发着诱人的果香……绘就了这片土地上最动人的风景。
在第七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即将到来之际,滇中新区报记者走进田野,带您一起领略滇中大地那旖旎的“丰”光,一起感受丰收的喜悦,一同聆听欢快的丰收之歌。
沙井社区 农作物喜获丰收
随着秋季的到来,滇中新区大板桥街道沙井社区的田间地头呈现出一派丰收的喜人景象。饱满的玉米、墨绿的西兰花、翠绿的辣椒、甜脆的豌豆、圆润的核桃等蔬果在阳光下异常喜人。忙碌的农民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满载蔬果的拖拉机、三轮车在乡间道路上来回奔跑,与生机盎然的田野,构成一幅生动的丰收画卷。
“今年我家种了3.5亩豌豆,从7月开始采摘销售,能一直摘到10月底。”日前,走进野毛冲居民小组李翠兰家的豌豆田,长势良好的豆苗上密密麻麻的豆荚在阳光照射下翠绿欲滴。李翠兰正忙碌地采摘豌豆,在与记者交流时,也丝毫没有放慢手上的速度,不一会就摘满了一背箩。今年沙井社区豌豆的价格在10元/公斤至15元/公斤之间,喜人的豌豆长势和价格,让李翠兰喜上眉梢。今年她家种了近70亩地,除了豌豆外,还种了西兰花、玉米、辣椒和紫甘蓝,目前都还在采收期,一年的辛勤耕耘,在秋天结出了累累硕果。
旁边的道路上,随着拖拉机的“轰隆”声,一张灿烂的笑脸和满满一车甜脆玉米映入眼中。“我家今年种了8亩玉米,今天能摘3吨多,销售价格是2.2元/公斤, 最近正在陆续采收。”野毛冲居民小组的李兴付高兴地介绍着今天的收获。
稍远处的辣椒地里,野毛冲居民小组的张红梅夫妇正弯着腰快速地摘着“羊角辣”。她家今年种了10多亩辣椒,7月开始采收,目前的销售价格在5元/公斤左右。“今年辣椒特别好卖,长势也非常好,最多的一天摘了2吨多。”张红梅笑容满面地说道,目前地里的辣椒正处于采收期,可以持续采摘到10月。
沙井社区是大板桥街道典型的农业社区,下辖野毛冲、沙井、楞口、獐子沟4个居民小组,共有520户1890人,人均耕地9.08亩,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西兰花、玉米、辣椒、豌豆、小瓜、紫甘蓝等农作物为主。“今年沙井社区西兰花、甜脆玉米、辣椒的种植面积约占80%,其余的豌豆、小瓜、紫甘蓝等约占20%。今年玉米、辣椒、豌豆等品种的收成都很好。”沙井社区居委会副主任张友介绍,目前位于沙井小组村口的蔬菜交易市场从早上4时30分开始交易,通常持续到19时,有时会延迟到22时,晚上和白天一样热闹。其中9成以上被来自全国各地的客商收购,销往重庆、深圳、上海等地,有的出口到新加坡、韩国等。
今年以来,新区各级相关部门科学谋划和推进“三农”工作,全力做好乡村振兴工作,持续推进绿美乡村建设,一体推进新区直管区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高度重视农业安全管理,大力实施农业生态建设,加强耕地保护,巩固粮食安全基础,扎实做好农业生产安全和防灾减灾工作,在保持农业生产健康平稳、可持续发展,推动农民持续增收、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取得了新成效,与群众共同绘就了物阜民丰的美好图景。
嵩明县 稻香果甜好“丰”景
秋意渐浓庆丰收,又是一年好“丰”景。走进嵩明大地,但见稻谷归仓、玉米金黄、辣椒火红、瓜果挂满枝头,人们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春种秋收,勤劳的嵩明人民遵循着自然的节奏,编织出最美的丰收图景。
在杨林镇官渡社区田园综合体项目园,社区干部正在扬谷晾晒。放眼望去,晾晒场旁200亩稻田成了一片金色的海洋,沉甸甸的稻穗笑弯了腰。一阵秋风吹过,金色的稻谷在风中翻滚,带着被阳光烘热的香气扑鼻而来,传递着丰收的讯息。漫步在田间,稻田里的鱼儿不时调皮地跃出水面,或是冲着水面吐泡泡,或是在稻谷秆里追逐嬉戏,让人心生愉悦。
“目前收了两块田,准备腾出空地搭建戏台庆祝丰收。”嵩明官渡农村管理服务有限公司经理侯俊伟抱着一捆稻谷从田里走出来,乐呵呵地说:“这是我们公司栽种水稻的第三年,今年产量预计60多吨,高于去年,又是一个大丰收呀!”
晾晒场旁是生产车间,干燥机、碾米机、分装机一字排开。侯俊伟说:“大米还在晾晒就有客户来预订,基本上新米一上市就卖光了,今年大概有50多万元的收益。”
在老余屯甸头村,老远就看到山坡上红艳艳的苹果缀满枝头。一走近,一阵阵馥郁的果香便随风飘来。蓝天白云下,红果绿树,美不胜收。苹果园前方,又是一个桃园,一个个或金黄或绯红的桃子如灯笼般挂在枝头。有的桃子“咧开嘴呵呵地笑着”,似乎在说:“丰收了,丰收了!”这就是果农杨大富精心培育的燕子果园。
今年48岁的杨大富,2018年租了30亩地,种上桃子、苹果、李子等各种果树,通过长达6年的精心护理,目前已进入盛果期。他种植的“爆炸桃”、蟠桃、苹果等以个大肉肥、含糖量高、甜脆可口赢得了市场。“今年是果园挂果的第三年,每年果子一成熟就有客户上门采摘,卖都不够卖。”杨大富告诉记者,果园里各种果树品种多达20种,从6月的油蟠桃到12月的冬桃,每个月都有不同品种的桃子成熟,“9月是爆炸桃,又甜又脆,上午来了三四波客户,摘了四五百斤。”
在杨林镇落水洞村,村民们正忙着采摘小米辣。一垄垄小米辣郁郁葱葱,一个个饱满成熟的小米辣挂满枝头,火红耀眼。种植户普贵今年种了4亩小米辣,由于管护到位,今年他种植的小米辣个头大、品相好,不仅实现了丰产,还深受市场青睐。他笑着说:“今年辣椒亩产在1500公斤左右,收入2.4万元左右。”据介绍,落水洞村充分发挥当地资源禀赋和生态优势,推动特色产业发展,今年全村共种植小米辣600亩,预计产值360万元。
水稻、瓜果丰收的背后,是农民们辛勤耕耘和农业扶持的有力支撑。近年来,嵩明县委、县政府加大力度,推出一系列扶持粮食生产的举措,粮食生产年年丰收。2024年,全县粮食种植总面积18.34万亩,预计总产量5.13万吨,其中秋粮(大春)播种面积9.28万亩,预计产量约3.7万吨。同时,该县全力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建设步伐,蔬菜种植占地面积11.15万亩,其中设施蔬菜10.7万亩,露地蔬菜0.45万亩;花卉园艺1.16万亩,水果种植1.96万亩,引进培育农业龙头企业16家。农业部门也积极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为群众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助力农民增收致富。
八街街道 “三产融合”促增收
金秋9月,丰收在望。走进安宁市八街街道东山村,50亩稻田披上“黄衫”,沉甸甸的麦穗随风摇曳,泛起层层金黄的稻浪,收割机在田间穿梭,将一茬茬水稻快速收割;在八街街道朝阳村史家庄猕猴桃种植基地,漫山遍野葱郁的藤蔓下,一颗颗圆润饱满、色泽诱人的果实挂在枝头,村民们穿梭于藤架之间,忙碌地将成熟的猕猴桃采摘、装箱、打包,一派丰收景象跃然眼前。
近年来,八街街道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创新联农带农机制,实施优势特色农业提质增效行动,构建以高原特色产业和农文旅产业两大乡村振兴支柱产业为主的产业体系,着力打造全省最大的万亩食用玫瑰种植基地、万亩优质水果标准化生产基地、万亩优质商品蔬菜基地,走出一条农产有特色、农旅有融合的“三产融合”乡村振兴新路子。2023年,八街街道特色产业总产值突破10亿元,全街道有5个村集体经济突破50万元,有4个村集体经济突破100万元,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高原特色产业更“优”更“特”。八街街道围绕玫瑰优势资源,做强“观赏”“食用”两条产业链,种植面积达2.1万亩,年产玫瑰超4.2亿枝,每亩产值在8000元至1.5万元左右,目前已培育地方食用玫瑰花加工企业18家,其中3家被授权八街食用玫瑰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同时,该街道按照“政府引导、企业带动、基地培育、农户参与”的方式,重点种植了小上海青、意大利生菜、娃娃菜、菜心、中国二代红梨、猕猴桃等30余种果蔬,种植面积超20000余亩,年产值超5亿元。
农文旅融合乘势而起。八街街道通过打造“旅游+红色研学”“旅游+绿色农业”“旅游+乡愁体验”“旅游+民族文化”等多种“文旅+”模式,以特色非遗文化、水果蔬菜采收、稻田摸鱼等产品吸引游客深度体验农耕文明和民族文化,推动文化旅游与农业生产、餐饮住宿、休闲娱乐等产业深度融合,让群众在家门口吃上“旅游饭”。目前,该街道8个村已建成野生菌采摘体验区,发展野生菌松茸基地370亩、羊肚菌种植50亩,菌产业带动餐饮、旅游收入近千万元;举办以食用玫瑰花采摘为主题的“锦绣八街”玫瑰节等系列活动,每年到八街街道乡村旅游参观人数达40余万人次,带动第三产业增收2000多万元。
招霸村采用“党支部+合作社+企业”的发展模式种植露天蔬菜,为村集体创收50余万元;摩所营村通过举办摸鱼节和荷花节、建设智慧田园、流转土地托管等多种方式使村集体增收100余万元;凤仪村将辖区多肉基地、鲜切花基地、红梨基地和無南书院整合成为村产业旅游平台,为村集体创收50余万元……八街街道持续走好打造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和农文旅融合发展“两条路”,助力农业提档升级、农民增收致富、乡村振兴图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