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石
一排排太阳能光伏电池板组成方阵立在鱼塘之上,水上发电、水下养鱼,既实现节能减排、绿色发展,又带动村集体和农户增收,赋能乡村振兴。这样“一地两用”的“渔光互补”项目,是南京英发睿能科技有限公司在江北新区最新建设的长峙岛氢光储充电子产业制造基地和风光氢储一体化示范项目。
成立37年的英发集团,是电子制造、光伏电池等领域的老牌企业。面对新一轮发展变革机遇,该企业早早布局了全球绿色能源总部,总投资30亿元,位于江北新区桥北片区,目前正在稳步建设中。电子板块一直是该企业的核心业务板块,前不久签约的氢光储充电子产业制造基地项目,就是用以规模生产英发集团自主研发的发电、储能及充电设备。
该项目分两期建设,计划投资10亿元,打造涵盖20条全自动SMT(SMT即表面组装技术,是电子组装行业里最流行的一种技术和工艺)贴装生产线、30条全自动组装生产线的一体化智能工厂以及新能源产品研发中心。建成后预估年销售额可突破10亿元。
作为主营新能源、光伏电池、光伏电站的龙头企业,英发集团也在寻求新领域的突破与变革。投资25亿元的风光氢储一体化示范项目,就是英发集团开拓更广泛应用场景的全新尝试。该项目瞄准上游风光发电、中游制氢、下游用氢的完整绿色产业链进行布局:从技术路线上来说,可利用风能和太阳能清洁能源进行发电,并使用电解水制绿氢技术,整个生产过程不产生温室气体排放,有助于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降低碳足迹。风光氢储一体化发展还能解决风能和太阳能间歇性和不稳定性问题,实现新能源就近消纳、提升能源利用效率,进一步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
南京英发睿能公司公共事业部总监吴拓介绍,所谓“渔光互补”是指渔业养殖与光伏发电相结合,在鱼塘水面上方架设光伏板阵列,光伏板下方水域可以进行鱼虾养殖,并提供良好的遮挡作用,形成“上可发电、下可养鱼”的发电新模式。江北新区水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良,发电条件佳,极适宜试行“渔光互补”。
“将绿色能源总部和一系列相关领域的产业基地落在江北新区是非常合适的。未来,我们还要打造企业孵化器、能源产业实习基地,为新区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吴拓说。
据南京江北新区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