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视 点 上一版   
下一篇

聚焦我国西部6个国家级新区——

向新赋能 向质跃升

本报记者 张三亚

9月,“循新出发向新而行——聚焦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国家级新区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献礼”全媒体联动报道团一路循新出发、向新而行,实地走访兰州新区、西咸新区、天府新区、两江新区、贵安新区、滇中新区,探寻经验做法和突出亮点,充分展现各国家级新区因地制宜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思路举措、积极探索和生动实践。在新征程上,国家级新区如何发挥所在地区经济发展的“火车头”作用,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科技创新 产业焕“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要立足现有产业基础,扎实推进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推动传统制造业升级,发挥科技创新的增量器作用”。

各国家级新区牢记嘱托,在各自所在的区域内,按照国家赋予的功能定位,发挥自身优势,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培育壮大先进制造业集群,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兰州大宏工程设备有限公司机械加工中心车间里,数台焊接机器人快速“飞舞”,火花四溅中一个个矿热炉零部件完成焊接,这批矿热炉零部件将发往哈萨克斯坦,再由该公司当地项目部为客户现场组装。“矿热炉是生产工业硅、硅铁等铁合金产品的主体设备,公司非常重视科技驱动,加大资金投入自主研发设计制造了摆动撬动式布料器,发布后几个月就有30多家单位下单,受到客户追捧。”该公司副总经理方祖亮介绍,目前,“新区造”矿热炉不仅热销国内陕西、辽宁、四川、云南等省,还出口哈萨克斯坦、印尼、老挝等国家。方祖亮说:“自主研发新工艺,引进新设备,叠加数字化、智能化效应,公司的传统制造实现改造提升和绿色转型。未来,公司将继续加大科技创新力度,保持企业核心竞争力。”

位于西咸新区沣东新城的陕西太合智能钻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太合智能),从2013年成立至今,主营业务已涵盖钻探智能装备制造、地质勘探、新材料、能源开发、国际贸易等,年产值突破10亿元,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位居行业前三,在国际市场上也崭露头角。最近一台太合智能钻机已出口到俄罗斯。“研发是企业生存的第一要素。2023年我们研发投入5000万元,今年这一数字将达到1亿元。”该公司负责人说。

各国家级新区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优势,充分运用好前沿技术和颠覆性技术,打造先进制造业集群,以科技创新引领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

重庆两江新区已形成两江协同创新区、礼嘉智慧公园、两江数字经济产业园等创新平台。“今年上半年,我们成功突破开发出国产复合精度光固化3D打印技术。8月,《财富》杂志今年首度推出‘《财富》中国科技50强’榜单,摩方精密是唯一入选的3D打印企业。”在企业展厅中,总裁助理白春燕表示,在微纳3D打印领域,摩方精密就是先行者和领导者。全球唯一能够制造生产最高打印精度达到2微米的超高精密3D打印系统的制造商,曾获全球光电科技领域最高奖项“棱镜奖”,已有全球35个国家、近2000家客户与摩方建立合作关系……

目前,各国家级新区科技创新资源加速集聚,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不断培育壮大,已成为全国重要的创新策源地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天府新区,国家超级计算成都中心、国家川藏铁路技术创新中心接连落地,集聚“中科系”“中核系”等26家国家级科研机构和川藏铁路技术创新中心等35个国家级创新平台。兰州新区聚焦构建“3+2”现代产业体系、打造“6+X”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引进培育了以重离子应用技术及装备制造产业基地为代表的高端医疗装备产业链。贵安新区加快打造面向全国的算力保障基地,新能源汽车、电池及材料生产基地,全国重要的产业备份基地“三大产业基地”,已建成三大运营商、华为、腾讯、苹果、网易、美的云等10个超大型数据中心。2023年,数字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过50%。

滇中新区围绕国家赋予新区的战略定位,努力走一条“以产为主、以产兴城、以城带产、产城融合、宜居宜业”符合滇中新区自身发展实际的新路子。全力推动国兴半导体项目开工建设,京东方国内首条硅基OLED生产线正加快建设,中关村电子城、洪泰智能制造、兴圣丰智慧终端等项目建成。新材料产业中,先导(昆明)新材料科技产业园项目已实现部分投产。先导科技集团是全球领先的稀散金属、高端材料、器件、模组、系统等全产业链的高新技术企业。集创新、研发、办公、生产、组装、测试等于一体的中关村电子城(昆明)科技产业园,已成功孵化高新技术企业11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5家,云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12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1家,以及1家院士工作站等。

各国家级新区正在充分发挥科技资源集聚优势,多举措推动科技创新,提高跨区域协同创新水平,不断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加快打造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高地。

开放加力 发展见“力”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坚持以大开放促进大开发,提高西部地区对内对外开放水平”。作为承担国家重大发展和改革开放战略任务的综合功能平台,国家级新区在支撑带动区域经济增长、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上发挥着重要引擎作用。

在云南滇中新区,每两分钟,昆明长水国际机场起降一次航班;每天,数十列客车、货运列车飞驰在中老铁路国内段,从滇中新区呼啸而过;9月24日下午,中国首列跨境旅游列车——“星光·澜湄号”从昆明站首发到达老挝首都万象,不但开启“一带一路”中老铁路黄金大通道旅游新篇章,更成为滇中新区践行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鲜活映照。

滇中新区紧扣“打造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重要支点”战略定位,依托中老铁路“黄金线路”,与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昆明片区、昆明综合保税区、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等联动,做强昆明长水国际机场航空枢纽功能,推动联动周边、融入国内、接轨国际,把“经济通道”转变为“通道经济”,奋力打造枢纽型开放新高地。目前,滇中新区已有287家外贸企业,2023年进出口贸易总额为647.27亿元,进出口额占云南省进出口额的25.01%,占昆明市进出口额的48.08%。

今年6月4日,一批200多万美元的电子产品从贵安综合保税区(马场产业新城、深贵产业园)围网内的贵州安芯电子有限公司发出,经贵阳飞往香港。安芯电子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6月初公司今年外贸进出口总额已达6844.46万美元。安芯电子兴旺的外贸贸易,是贵安新区以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注脚。围绕打造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目标,贵安新区在拓展开放通道、建强开放平台、优化开放环境上持续发力。去年,贵安新区外贸进出口额达107.93亿元,占贵州全省比重的14.2%;今年一季度完成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34.46亿元,同比增长52%。贵安新区对外开放的“桥头堡”贵安综保区(马场产业新城、深贵产业园)顺利实现“双百亿园区”总体目标,成为贵州省首个货物贸易进出口额和工业总产值均实现100亿元以上的国家级开放创新平台。

区域发展既要协同融通,打通国内大循环,持续释放全国统一大市场充沛活力,也要联动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深度融入国际大循环。

两江新区扎实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加强与天府新区高频互动,共建八大产业旗舰联盟并持续深化合作,集聚头部企业90余家、会员企业600余家。以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为牵引加快打造内陆开放门户,果园港国家物流枢纽2023年实现货物吞吐量2650万吨、增长4%,开行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超700班次、增长43.9%,以现代化产业体系服务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在西部大开发、长江经济带发展中发挥了示范作用。

2024年3月28日,首趟满载1325吨进口麦麸颗粒的中亚班列缓缓驶入兰州新区中川北站物流园,标志着兰州新区打通了以粮食为核心的农产品进出口双向通道。8月28日举行的2024“一带一路”媒体合作论坛上,兰州新区受邀参加并成功入选2024“一带一路”建设案例,再次彰显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积极成效。

作为国家“向西开放的重要战略平台”,兰州新区积极构建以“综合保税区、国际空港、铁路口岸、国际互联网专用通道”为骨架的立体化开放平台体系,全力建设“一区、两港、一通道”开放平台,建成运营6个进境指定监管场地和2个跨境电商监管中心,投入运营国内首批氧化铝期货交割仓库,获批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国家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等国家级功能性开放试点。累计开通240余条国内国际城市运输航线和20条国际货运航线。兰州新区面向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多式联运中心和物流集散枢纽初具雏形,已成为甘肃省对外贸易的有力支撑。

■短评

各国家级新区自获批建设以来,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结合自身的地域优势和资源优势,以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赋能中国式现代化。

从改革创新到产业升级,从对外开放到内部治理,各国家级新区均描绘出新时代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壮美画卷。

  • 向新赋能 向质跃升

  • 彩票开奖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