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嵩明杨林经开区积极探索以高质量党建推动开发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新路径,通过“1+1+N+N”模式,建立特色鲜明的产业链党建联建共建机制,充分调动各方资源优势、组织优势、职能优势和人才优势,搭建资源共享平台,强化产业链重点环节建设,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以“党建链”赋能“产业链”,走出助企强链新路径。
以组织优势串出产业链“同向发力”
围绕重点产业集群,杨林经开区构建“党工委+机关党支部+链上企业党组织+链上企业”“1+1+N+N”模式。机关党支部发挥驱动作用,建立“指导+服务”的工作体系,推动政企协同、企企协同,机关党组织与链上企业党组织、链上企业党组织之间开展联建共建,目前已有30多家党组织组团共建,产业链党建“朋友圈”正逐步扩大。切合产业链党建自身特点、内在规律,加强分类指导,注重贴近产业链发展定位、企业发展目标、企业实际需求,联合上级职能部门和园区各部门,重点实施产业链、党建链、人才链、金融链、创新链、服务链等多链融合赋能行动。
以整合资源带动产业链“全链提升”
杨林经开区着力打造了5家集成能力和带动作用强的链主企业,强化链主企业在系统整合产业链各环节、优化配置产业资源的感召力和影响力,通过开展党建实地观摩会、党建联建共建、行业产业链座谈会等活动,形成链主企业引领、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格局。
依托商会党支部和链主企业整合资源,打通园区金融链、招商链、供需链。今年以来,杨林经开区综合党委联合多部门,汇聚多方资源持续深耕“党建+金融”精准惠企模式,创新推出“政府+银行+商会+企业”服务模式,让金融服务模式再升级,建立杨林经开区商会“亲商贷”,目前已为8户商会会员企业提供2390万元融资需求。
以优质营商环境助推产业链“破壁增效”
杨林经开区积极开展“协同服务、专题助企”和“主动问需求、主动解难题”活动,用好各方资源,着力解决企业发展难题,优化营商环境。今年以来,通过开展产业链党建供需座谈会收集并发布供需清单150多条,涉及机床、电力装备、光伏等70余家企业;依托商会党支部和链主企业打通“服务链”,在链上为企业“量身定制”安全生产、劳动法律法规等一系列专题培训;联合县人社局把企业员工技能培训班开到产业链上,面向产业链所有企业免费开展技能培训。持续拓展“产业链+”服务模式,把“轻嵩电”“轻嵩证”等服务融入“产业链”,充分发挥“以点带链、以链带面”辐射带动作用,通过在产业链上优化营商环境的探索与实践,打造符合产业链式发展的优质营商环境,为园区企业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本报通讯员 唐彩虹
记者 刘晓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