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本报记者) 近日,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云南省新时代“银龄人才万人计划”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根据《方案》,我省将聚焦教育、医疗卫生、新型工业化等领域,采取“组团式”帮扶、“编外校(院)长”“专家顾问”、兼职引进、项目合作、旅居康养等方式,用3年时间,引进留用1万名左右高层次银龄人才,服务我省教育、医疗卫生等民生领域以及绿色能源、有色金属、高原特色农业等重点产业发展。
《方案》明确了银龄人才的退休手续、年龄、职称等资格条件,同时提出,对于用人单位急需紧缺的银龄人才,可由省级行业主管部门确定资格条件。
《方案》制定了5个行动计划,包括引进留用银龄教师6000人左右、银龄医师2000人左右、银龄工程师2000人左右、银龄科技人才300人左右(银龄科技专家200人左右、银龄农业科技特派员100人左右)、银龄技师1000人左右。
在经费保障方面,《方案》提出,省级财政部门会同行业主管部门统筹既有人才专项经费、部门预算等资金,按照每人每年不超过5万元的标准对用人单位给予补助,鼓励有条件的行业主管部门和用人单位加大资金投入;在薪酬待遇方面,鼓励各地、各单位结合实际制定灵活多样的银龄人才薪酬制度;在科研合作方面,鼓励银龄人才按照科技成果转化有关规定享受现金和股权奖酬;在畅通渠道方面,将省外银龄人才纳入“一事一议”引才和柔性引才重点对象;在旅居服务方面,支持涉旅企业开展跨区域合作,发展“文旅+照护”服务,打造一批符合银龄人才需求的高端文化休闲旅居产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