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生、骨生、坨坨肉,是我们云桥彝族杀猪饭的特色菜!”
“把新鲜的生猪肝剁碎,再放上花椒、姜末等各种佐料,和高度白酒拌在一起,哎呀,有一种香甜味,没有腥气!”
清晨,大板桥街道云桥社区第五居民小组居民阳富良正和两位同伴一起把自家200余公斤的大白猪赶过来,“对我们彝族人来说,杀猪就是过年了。”阳富良说,小时候一到农历腊月,最盼望的就是杀年猪这天,“杀猪饭太香啦!虽然现在谁家也不缺一顿肉吃,但我们还是很盼望杀年猪。”
眨眼间,几个精壮男人已将大白猪分解成一块块。“这头好!干燥油润!”担任“庖丁”的居民阳加元说。“干燥”是指肉切开后没有很多水分。
“都是喂苞谷的!杀两头,请亲戚朋友来吃杀猪饭。”今年36岁的阳富良是滴滴网约车司机,妻子在离社区不远的国药集团昆明血液制品有限公司担任检测员,“两个小孩,再加上母亲,一家5口。”阳富良说,自家两亩多地,主要种苞谷,苞谷又成为大白猪的口粮,“新鲜猪肉会吃掉一半,剩下一半做快腌或油封,走亲戚也要送一送。”
记者来到云桥社区第一居民小组张学权家小院,柿子树下汽油桶做成的柴火灶燃起红红的火苗,大盆的清水里浸泡着带有绿叶的芹菜根……“凉拌生食要用芹菜根”,张学权说,除了肝生、骨生、坨坨肉、小炒肉、炖排骨、红烧肉、小酥肉、炸里脊、猪头肉、烧肥肠、炒猪血等云桥传统菜肴,还要用自家养的鸡做白切鸡,再配上其它小菜。
张学权一家三代住在2009年建成的二层小楼里,大学放寒假回家的小女儿张蕾说:“我也做过关于彝族过年习俗的调查,对家乡的传统民俗有所了解。吃杀猪饭是给亲人们创造相聚的机会,大家团聚在一起,既表达情感,也互帮互助,我还是会传承这种带着烟火气的乡愁。”
傍晚时分,自家酿的麦芽酒热乎乎地端上桌来,菜肴丰美,柿子树下欢声笑语,亲人们举起温热的米酒,祝福蛇年样样如意!
本报记者 马逢萃 通讯员 吴思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