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视 点 上一版   

滇中新区助力昆明长水国际机场改扩建工程跑出加速度——

服务有温度 保障有力度

昆明长水国际机场改扩建项目建设现场。 本报记者 喻劲猛 摄 姚宝存(左二)在机场改扩建现场了解工作进展情况。 大板桥街道居民分房现玚。 刘姝含(左一)到群众家中做征迁动员工作。 本报通讯员 左应宝 摄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为供图

本报记者 张三亚 肖永琴 马逢萃 周凡

去年9月28日,昆明长水国际机场改扩建工程T2航站楼项目正式开工。

今年1月20日,昆明长水国际机场改扩建工程电力设施迁改项目圆满完成。

今年2月11日,昆明长水国际机场改扩建工程东二跑道(第三跑道)建设关键节点——跑道开级配沥青碎石基层分部工程顺利通过验收。

昆明长水国际机场改扩建工程跑出加速度的背后,是滇中新区干部职工把实干的劲头拉“满格”,优服务、强保障、提效能的“全力度”。

大板桥街道——

2400亩土地顺利移交

“已顺利移交2400亩土地给施工方,助力昆明打造国际航空枢纽,推动滇中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大板桥街道党工委书记张博介绍。

2月17日,记者从大板桥街道了解到,昆明长水国际机场改扩建项目红线内涉及大板桥街道征收集体土地2459.658亩,其中,云瑞社区浑水塘居民小组845.94亩、小高坡居民小组736.437亩,长水社区长坡居民小组877.281亩。土地移交工作已于2023年顺利完成。

为支持国际交通枢纽建设,大板桥街道办事处协调相关社区成立了由党总支书记、副书记,分管土地的副主任,“两委”成员、居民代表等组成的工作组。大家集体决策,全力推进政策宣传、补偿谈判、安置协调等工作,确保流程公开透明,既有效推进项目进展,同时兼顾居民利益。

据了解,昆明长水国际机场改扩建工程共涉及大板桥街道115户居民。截至目前,57户已完成回迁安置,58户已完成搬迁。

记者来到大板桥街道长水社区便民服务中心,正遇上街道、社区工作人员和昆明长水国际机场改扩建工程指挥部的工作人员协调工程事项,“距离施工红线100米至300米,有39户居民因施工震动、扬尘问题提出诉求,我们正和施工方协调商量解决方案。”大板桥街道城乡建设服务中心主任刘成说。

“涉及土地、户口的信息都是透明的,如何搬迁安置大家都看得见。”长水社区党总支书记刘锁全说,截至目前,长水社区已交付82套安置房,大部分搬迁居民搬进新家。

对存在争议的居民诉求,大板桥街道积极协调滇中新区相关部门共同解决。“主要涉及户口与图斑问题,由滇中新区、大板桥街道的领导牵头,对符合‘一户一宅’政策的家庭进行重新核定,让居民诉求有渠道得到解决。”大板桥街道副主任何家宝说,街道部分居民已将分得的小户型住房出租,增加了财产性收入。

“为增强居民凝聚力,街道连续两年组织居民自办乡村春节晚会,3个居民小组出了50多个节目,从早演到晚,为新生活增添共同的美好记忆。”刘锁全说。

大板桥街道长水社区工作人员刘瑞康——

群众利益挂心上

“瑞康,我们家情况你最清楚,选什么房帮出个主意。”2月17日10时,刚从云天苑选抽房安置工作点回到办公室,刘瑞康就接到居民李婶的电话。

大板桥街道长水社区工作人员刘瑞康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自昆明长水国际机场改扩建工程安置搬迁工作开展以来,他深入社区各居民小组了解群众实际情况,想居民所想,和同事们一起在“小岗位”里,为做好社区服务“大文章”不断努力。

“要做好安置搬迁工作,让群众满意,就要认真练好本领。”刘瑞康说,工作安排刚开始,他就和同事们第一时间到云天苑、云翔苑等多个安置小区了解房源情况,深入学习政策。“当时最要紧的事是熟悉情况、理解政策,回答好大家关心的问题。”刘瑞康笑着说,他自小在社区长大,能更好地摸清社情民意,把居民们反映的诉求结合实际,客观地反映给上级部门,做到“民有所问,必有所应”。

“弟弟,家里的小阁楼和地里的果树苗为什么补偿款那么少?”2024年年初,刘瑞康的哥哥找上门来,情绪十分抵触,想多要些补偿。刘瑞康在安抚好哥哥情绪后,耐心解释政策,还不忘提醒要主动配合工作组测量。“安置搬迁关乎大家切身利益,越是亲人,越要‘一碗水端平’。”刘瑞康说,也有同事遇到这样的情况,但不为自己多谋一分利,才能赢得群众信任。

“大家别忘了葡萄架也有补偿款。”有一次刘瑞康到长坡居民小组摸排情况,看到工作组在居民李春元家测量葡萄园。他的一句提醒让李春元十分感动,当场在补偿协议上签字。“政策红线不能越位,但哪些应该得到都要记得清。”刘瑞康说,让群众满意,更需要把大家的利益时刻放在心里。

目前,长水社区安置搬迁工作进展顺利,涉及的50多户居民都已开启新生活。

长水街道乌西社区——

搬迁迅速安置到位

长水街道乌西社区是离昆明长水国际机场最近的社区。这里山清水秀,民风淳朴。随着昆明打造国际航空枢纽的脚步,社区迎来了又一次蝶变。

乌西社区下辖乌撒庄、西冲、葛藤沟3个居民小组,共有居民525户1835人。2023年4月1日,昆明长水国际机场改扩建工程安置搬迁工作正式启动后,仅1个月的时间,先行用地乌撒庄地块涉及到的300余户居民中,就有98%的家庭签订了拆迁安置协议。2024年9月28日,昆明长水国际机场改扩建工程T2航站楼项目在这片区域正式开工。

“乌西社区涉及拆迁的居民有400户1350人,目前社区拆迁安置工作已基本完成。”乌西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丁永兴说,乌西社区为机场改扩建工程供地6672亩。为了做好工程用地保障,社区居委会从2022年11月就启动相关工作,先后召开动员会、居民代表会、党员大会,2023年3月进行入户动员,4月,安置搬迁签约工作启动后,居委会与昆明长水国际机场改扩建工程安置搬迁工作指挥部一起入户宣传政策,协调居民与指挥部签订安置搬迁协议,调解安置搬迁中出现的居民家庭矛盾及老人赡养等问题。

同时,为了帮助群众就业,乌西社区居委会对社区居民文化程度、就业需求、劳动技能等情况进行摸底统计,对接新区直管区用工企业,与新区相关部门、长水街道办事处一起为涉迁居民提供就业服务。此外,积极帮助涉迁居民解决子女就近入学。

据丁永兴介绍,乌撒庄315户居民已全部完成搬迁;西冲共有192户,长水机场改扩建工程建设红线内涉及80户,已基本安置完毕;葛藤沟共有31户,渝昆高铁拆迁涉及的5户,也已全部完成拆迁安置。一半以上的涉迁家庭选择搬迁到宝河家园,其余的选择安置到云天苑、云翔苑小区。

从古至今,乌西都是入昆必经之地,从人背马驮的茶马古道,到现代化的航站楼,见证着乌西的变迁,勤劳友善的乌西人一定会沿着这条通达的道路走向更美好的明天。

征地拆迁工作组综合办刘姝含——

让搬迁群众放心安心

2月17日,记者来到昆明国际航空枢纽建设征地拆迁和配套工程建设指挥部滇中新区分指挥部征地拆迁工作组办公地点,工作人员正忙碌地处理着手头的工作,离指挥部不远处的昆明长水机场改扩建工程建设现场,机器轰鸣,车辆来回穿梭,工人们正合力进行该区域的填土工作。

“目前长水机场改扩建工程的所有施工单位都已入场,我们指挥部将抓紧完成安置搬迁最后的收尾工作。”昆明国际航空枢纽建设征地拆迁和配套工程建设指挥部滇中新区分指挥部征地拆迁工作组综合办副组长刘姝含说道,长水机场改扩建工程建设红线范围内涉及5个社区的8个居民小组729户约2200人,截至2月17日,安置、补偿协议签约率已达到98%。

2022年11月底,刘姝含进入指挥部,见证了乌撒庄、西冲等居民小组从宁静的田园到热火朝天建设现场的巨变。这场巨变凝聚着指挥部全体人员及8个居民小组群众对国家重大项目的付出和支持。

“以往大多征迁工作采用的是先拆迁再安置的方式,新区在长水机场改扩建工程中,推行人性化拆迁,提供云天苑、云翔苑、宝河家园3个小区的保障房实行现房安置,让群众搬得放心、住得安心。”刘姝含说,截至2月17日,已累计完成先行用地及正式用地涉及的4个居民小组共2033人的回迁安置分房工作,已分配住房1458套,让群众搬得放心、住得安心,最先拆迁的乌撒庄居民已在安置房中过了两个春节。

在整个安置搬迁工作中,刘姝含和指挥部的同事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做好民生服务,确保群众的合法权益。在安置搬迁协议书的签订中,全体征迁工作人员深入群众家中,讲政策、解疑惑,全力解决群众提出的困难和问题,消除群众顾虑,用责任心获得了群众的认可。

为解决部分群众安置搬迁后的就业问题,刘姝含和同事们主动协调对接用工企业提供就业岗位845个,帮助225名搬迁群众就业。针对群众较为关心的子女入学问题,工作组积极与新区相关部门和辖区学校沟通,确保搬迁群众子女都能就近上学。此外,工作组还对接搬家公司为群众上门服务,帮助寻找优质出租房源,用真心换取了群众最大程度的理解和支持。

水泥厂搬迁安置专班负责人徐云生——

将严谨贯穿始终

“两个水泥厂的动迁工作、房地调查、基础数据核对等花了大半年的时间。”华新东骏水泥厂搬迁安置工作专班负责人徐云生向记者介绍2023年9月就开始的机场改扩建保障工作。主要负责昆明水泥厂和华新东骏水泥厂两个厂搬迁安置工作的徐云生看来,这项工作对自己最大的考验是“缺同类案例可参考,缺同类经验可借鉴,光凭老经验、老办法根本完成不了这项工作。”

已两年未休过公休假的徐云生介绍此项工作的复杂性:占地1468亩的昆明市水泥厂和占地436亩的华新东骏水泥厂,两个厂区上万平方米的厂房拆迁,近200名职工安置,数套大型机器设备,基础设施等的补偿。“基调工作完成后,再由双方核对无误,我们加班加点地形成了土地征收、房屋拆迁、机器设备搬迁、职工安置、厂区绿化设施补偿等5项分项谈判方案。”经过近两年数十轮的分项谈判,“周一、周三和昆明水泥厂谈判,周二、周四和华新东骏水泥厂谈判。目前,两个水泥厂的征地拆迁、补偿安置等都已基本完成。”徐云生说,单从评估、造价、合同协议的签订方面来看这个项目,“整个过程很严谨,必须保证每一个数据来源真实、合法、合规。”以前做评估或者造价交给第三方完成就行,而这个项目评估后还要委托第三方依法依规进行核实,也包括协议的签订,在征询法务部门的意见建议后报新区分指挥部会议决议,“从源头上杜绝后续工作中出现失误的可能性,将严谨贯穿于保障工作的始终。”

征地拆迁工作组姚宝存——

危急时刻显真情

“我们工作组统一思想、强化担当,挂图作战、定期调度,聚焦任务目标,抓实各项举措,依法依规推进昆明长水国际机场改扩建工程安置搬迁各项工作,基本保障了机场改扩建工程用地需求。”在机场改扩建保障工作中,云南滇中新区分指挥部征地拆迁工作组综合协调管理办主任姚宝存给出了答案。

“已累计移交土地2.28万亩,供地率达96%。已累计完成先行用地及正式用地四个小组三批次回迁安置分房585户2033人1458套,面积约16万平方米。截至1月22日,通信主干线路迁改工程第1标段累计已完成水泥电杆栽立118根,第2标段累计已完成水泥电杆栽立293根。”谈及保障工作整体进展情况,姚宝存如数家珍。

姚宝存回忆起2024年6月8日夜间至12日,新区各片区出现约28.5毫米至58毫米降雨量,导致机场改扩建片区范围内的花箐小组出现约3米淹积水、高填方边坡出现泄流隐患,西冲病险水库库容积水达2/3以上的险情时,危急画面历历在目。“新区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调集各方力量,全员投入一线加强防汛排涝工作,同时,对西冲、花箐片区涉险户立即转移安置,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姚宝存介绍,按照这一首要前提原则,新区先后组织120余人投入应急避险转移工作。迅速摸清底数,对花箐小组39户183人、西冲小组103户339人建立包保责任体系,做到全覆盖广泛宣传动员;投入专业应急力量,经8小时不间断抽排共排水约3700立方米;按就近就便原则,选定安置酒店4个216间,联动多部门紧急转移安置群众;积极对接昆明市发展改革委、昆明市应急管理局等争取救灾物资支持,新区综合调度粮油、生活物资300件、防护防汛设施50套、消杀用品2吨等。

  • 服务有温度 保障有力度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