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马逢萃 刘晓婕 李燕 肖永琴 舒珺珩 张三亚 文/图
“新时代新征程民营经济发展前景广阔、大有可为,广大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大显身手正当其时。”2月1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京出席民营企业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这场备受瞩目的座谈会,释放出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信号。
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滇中新区民营企业家如沐春风、暖上心头。大家纷纷表示,要牢牢把握住民营经济的历史机遇,借助东风,谋划发展,埋头苦干,努力开创滇中新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云南中玮科技有限公司——
不断扩大“云南智造”影响力
“月产智能终端屏幕300万片,日产手机约1.4万台、快充头6万个。”2月24日,云南中玮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郑楚生介绍,“今年开年,公司订单量‘大爆发’,所有产品的产量都比去年同期增长约20%。”
“这一轮国补对市场有很强的刺激作用。”随着2025年消费品以旧换新国家补贴拉开帷幕,产业链供给方应声而动,“包括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电子消费市场需求的回暖,带动了液晶屏、手机快充头等订单的迅速增长。特别是海外新兴市场,像南亚东南亚国家电子产品普及率的提升,也进一步拉动了对我们产品的需求。”郑楚生说,云南中玮科技生产线全力开动,正在赶工发往印度、印度尼西亚等国家的订单。
云南中玮科技是滇中新区智能终端产业园核心企业,2018年落地新区,2021年通过收购完成业务转型。企业聚焦消费电子全产业链布局,涵盖手机、平板、智能手表、快充设备、第三代半导体氮化镓快充头的研发与生产,配套包装、屏幕切割、电池组装等环节,致力于打造云南首家智能终端全产业链企业。
郑楚生兴奋地说,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鼓舞人心、促人奋进。我们有着超大规模的市场,潜力巨大,民营经济发展有很多新机遇和广阔发展空间。
“作为电子消费品供应端,我们对市场需求的变化是非常敏感的。随着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的快速发展,带动了车载显示屏的需求增长。工业自动化、智能家居等领域的扩展,也增加了对工业显示屏的需求。”郑楚生说。
据了解,云南中玮科技现计划扩至12条生产线,将继续引入AI插件机、机械臂等科技含量高的自动化生产设备,优化提升生产效率,鼓励核心技术工人不断提升与自动化生产设备的配合度。
企业是经营主体,企业发展内生动力是第一位的。民营经济发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生力军的作用,要靠广大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敢作善为、善作善成。云南中玮科技依托技术迭代正成为滇中新区工业升级的缩影,在消费电子赛道上,这家年轻的企业以“新区速度”书写着民营企业“云南智造”的新故事。
云南三鑫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奋力领跑医疗科技新赛道
走进位于安宁产业园区的云南三鑫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云南三鑫)的现代化厂区,生产线上一片繁忙景象。质检员手持精密仪器对每一批次产品进行严格检测,一箱箱透析浓缩液、输注耗材等产品正快速打包,准备发往全国乃至海外市场。
“我们公司是医疗器械龙头企业江西三鑫医疗集团的全资子公司,主要生产一次性输注系列、血液净化系列以及医用口罩系列产品。”该公司技术总监辜凡介绍,云南三鑫拥有先进的GMP认证十万级净化车间及万级灌装区域,配备了自动化、机械化和智能化程度高的先进生产线,实现全过程智能化生产,自2017年投产至今,公司输液器项目年产达2.3亿套、注射器项目年产达3亿支、血液透析浓缩液年产可达600万份。扎根安宁发展近14年,云南三鑫凭借其在医疗器械领域的持续创新与技术突破,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并获得云南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称号,正逐步成长为云南医疗器械行业的标杆民营企业。
“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民营经济的高度重视和深切期许,极大鼓舞了我们的干劲、提振了发展信心,相信将会有更多政策利好、优质资源助力民营企业做强做优做大。”辜凡表示,要一心一意谋发展,积极改进产品性能,研发更多医疗器械产品,扩大基层医疗市场覆盖面。
辜凡认为,云南三鑫能够取得目前的发展成绩,与安宁产业园区“始终把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当作自己人”的服务理念分不开。“安宁产业园区选派‘驻企店小二’深入企业服务,帮助我们解决了周边道路路灯安装事宜,并积极搭建起企业与安宁医共体之间合作交流的桥梁,助力企业拓宽销路。”辜凡介绍,目前,云南三鑫与昆钢医院建立了合作关系,为其提供透析液产品,极大提升了企业在安宁本地的影响力。
“2025年,公司将聚力新建车间,加大对自动化生产线、智能化设备等的使用,投产后产能和生产效率均可以实现翻番。”谈到今年的新打算,辜凡表示,云南三鑫将持续深耕血液净化领域,并依托云南的区位优势,打造辐射南亚东南亚的医疗科技高地。
昆明旭丰生物医药公司——
创新赋能开拓市场
走进中关村电子城(昆明)科技产业园昆明旭丰生物医药公司,车间内各种生产设备轰鸣作响,工作人员正在生产线上整理板框,一派忙碌的景象。
公司董事长王海涛告诉记者,2023年6月,旭丰生物医药公司落地园区,由于医药行业证件办理相对繁杂,经过1年多办理各类许可证件、开展环境影响评价等,于2024年10月开始投入试生产。公司一期投资4200万元,设有一条生产线,预计年产尿液浓缩物10.5吨,年产值约2.1亿元。
旭丰生物医药主要是收集孕妇尿、绝经尿,再通过过滤、沉淀、搅拌、提取、纯化等步骤,提取尿液中的有效成分,如绒促性素、尿促性素等。“云南大部分地区温度条件适宜,高温、严寒天气少,因此原尿中的尿蛋白稳定性较好,近期已经在云南各州市建立尿液回收点,日均回收尿液近20吨。”王海涛说。
“随着科技不断发展,尿液中的更多有效成分也会被发掘出来,而且提取的有效成分的纯度也会越来越高,市场前景非常广阔,我们将立足云南自然环境优势,不断扩大产值,未来在二期的投资中将建设更加完备的生产线,同时,会进一步加大科技研发的投入力度,与华中科技大学、福州大学等高校共建科研实验室,促进科技创新与研发,为国内外市场提供更加优质的产品。”王海涛信心十足地说。
云南冷萃咖啡科技有限公司——
企业转型升级势在必行
分拣、装箱、封箱,不一会儿,几十箱冻干咖啡已被工作人员顺序排放在公司一楼门口,等待物流公司运往外地。这是24日上午记者在云南冷萃咖啡科技有限公司现场看到的一幕。该公司总经理冯羽介绍,2月5日,公司就按照客户的订单加足马力开工生产了。
“我们有自己的专业团队进行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拥有全国领先的‘咖啡香气’保留技术。截至目前,公司共申请了21项专利,其中包括3项发明专利、18项实用新型专利。”冯羽告诉记者,“认真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我对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更明确了,信心也更足了。”冯羽认为,当前,企业发展虽然也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这是在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出现的,相信我们能够克服。“转型升级势在必行,低附加值产业未来的发展会更加困难。食品企业利润虽薄,但是长久的事业,面对国际国内巨大的消费潜力,我们很有信心。”冯羽说。
“老罗,安排拉豆子的事。”冯羽在跟记者畅谈企业未来发展的间隙,紧锣密鼓地安排咖啡豆原料的接运事宜。“去年以来,咖啡豆价格一路高涨,而终端售价不涨,对咖啡豆价格约占生产成本70%的我们是个极大的考验。”冯羽表示,下一步,公司将在提高咖啡豆原料利用率的技术突破方面下功夫。目前冷萃科技的原料利用率为16%左右,行业内最高的利用率为28%左右,该公司一直在努力技术创新,现在的实验数据已达到20%,预期将达到25%。另外,公司还将加强体系建设和研发投入力度,当前已取得FSSC22000、ISO9001、HALAL体系认证和FDA出口认证。但提升新质生产力的核心仍是科技创新,企业的开拓之路任重道远。冯羽说:“致力于成为中国咖啡行业自主品牌和自主创新的先进制造龙头企业,一直是我们的目标和使命。”
云南三江本草药业有限公司——
自主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
日前,记者走进云南三江本草药业有限公司的成品库,工作人员正忙碌地打包公司生产的灵芝片、三七人参胶囊等产品,通过快递等方式将产品送到客户手上。
“我们公司始建于2012年5月,是一家集产品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中药饮片、保健食品及食品生产企业。”云南三江本草药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孙静涛说,公司具有多年药品生产管理经验,建立了完整的药品、保健食品和食品生产管理制度,已通过GMP认证,配备有与生产规模相适应的生产技术人员和质量检验人员,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据孙静涛介绍,目前公司有10条生产线,生产的中药饮片产品有136个,包括菲牛蛭冻干粉、三七粉、铁皮石斛粉、熊胆冻干粉、丹参粉等。公司从2024年1月开始生产销售普通食品,现有食品车间可以生产咖啡固体饮料、蔬菜干制品、糖果制品、水产制品、干制食用菌5类产品。公司的两条保健食品全自动生产线中,胶囊剂生产线能年产5亿粒胶囊,压片生产线能年产1亿片。
“公司持续高质量发展离不开自主创新,目前公司已获发明专利两项,正在申请的3项发明专利已获受理。”孙静涛说,公司的主打产品菲牛蛭冻干粉,是以规范化养殖的菲牛蛭为原料,采用低温冻干技术生产的直接口服中药饮片。公司建立了菲牛蛭标准化养殖基地,确保原料的高品质和稳定供应。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企业安心发展的“定心丸”。“我1998年来到新区工作,感到各级政府对民营企业的关心和支持力度越来越大了。去年,新区还选派了驻企特派员为企业提供一对一的服务,为企业宣讲惠企助企政策,听取企业诉求。”对于今后的发展,孙静涛信心满满地说,公司将致力于技术进步、产品研发,继续推出一系列疗效确切的新产品,更好地服务于患者和消费者,创造更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云南精机琥正机械有限公司——
为“云南制造”增光添彩
2月24日,云南精机琥正机械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机声隆隆、流水线上工人们各司其职,一派繁忙。“大家加油干,这批订单下个月就要交货。”23日,该公司新接了一个订单,公司总经理陈雁冰正忙着安排生产。陈雁冰说:“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让大家深受鼓舞、倍感振奋,企业发展的信心更足了。”
作为云南土生土长的装备制造业企业,“精机琥正”始终牢记“创新是第一生产力”,一直坚持以数控车削机床为本,深耕以满足精密车削工艺的数控设备,致力于汽车、航空、工程机械、光学、农用机械等行业的零部件加工,如今已成为杨林经开区高端装备制造业的代表企业。陈雁冰说:“今年是公司转型升级的关键年,而时隔6年多高规格召开的民营企业座谈会,释放出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信号,我们要抓住机遇,大干快干,积极拓展南亚东南亚市场。”
“公司2001年创建,2010年入驻杨林经开区,最初机床月产量只有四五台,如今月产量已达到150多台,员工也从3人发展到了90人。公司连续4次获得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并获得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科技型中小企业认证等资格认证。现有商标10个、实用新型专利43个、发明专利2个,年产销各类型数控机床1500多台。”谈起公司发展,陈雁冰滔滔不绝。办公楼大厅墙上挂满的奖状、资格证书,展台上摆满的连杆、半轴等大大小小的各式零件,无不讲述着“精机琥正”发展的辉煌岁月。
在刚刚过去的2024年,“精机琥正”加速快跑,以市场需求主动求变,由以汽车发动机领域为主的生产领域,逐步向新能源、船舶、军工等领域拓展,突破技术壁垒,自主研发了生产效率翻番的“双立车”数控机床。“去年是我们公司的转型升级年,产值达到了5000万元左右。今年,是我们大干快干之年,产销规模目标是6000万元以上,年产值预计增长20%左右。”陈雁冰坚定地说,“我对未来特别有信心,将珍惜国家的好政策,无论面对怎样复杂的环境,都会迎难而上、努力拼搏,以科技创新推动企业更好地转型发展,为‘云南制造’增光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