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喻劲猛) 3月14日,以“融智创新·共筑未来”为主题的校企专利转化供需对接会(低空经济专场)在滇中新区举办,来自政府、科研机构、高校、企业和投资机构、金融机构的近200人参加活动。
本次活动由云南滇中新区管理委员会主办,昆明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滇中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云南省科学技术院成果转化中心承办,滇中新区财政金融局和昆明知光科技服务有限公司协办,并邀请了云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昆明市发展改革委、昆明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等相关单位参加。
活动旨在搭建校企专利转化供需对接平台,促进高校知识产权优势创新资源与滇中新区企业创新资源紧密结合,提升专利落地转化成效,为新区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助力新区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云南省聚焦专利产业化工作主线,积极推动高校和科研机构存量专利盘活行动,推动专利盘活与促进中小企业成长、重点产业强链增效等工作深度融合。滇中新区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积极推动校企专利转化合作。截至2024年底,新区直管区专利拥有量达4253件,同比增长29.15%;累计获得知识产权优势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等荣誉348项。同时,新区抢抓战略发展机遇,加快培育低空经济产业生态,精心谋划布局未来产业,着力打造全省新质生产力发展样板。
活动中,云南省无人自主系统重点实验室主任、云南民族大学电气信息工程学院院长唐嘉宁以《关于低空经济的一点点思考》为主题,分享了低空经济的产生原因、面临的困难与挑战、前景与未来等观点。
在项目路演环节,云南民族大学博士陈云浩、昆明学院信息工程学院主任陈震霆、昆明理工大学陈国平教授团队代富贵以及滇中产业发展集团低空研发与应用专班副组长刘宇辉,分别就《无人自主飞行系列成果》《空地一体低空大气环境感知机器人》《低空经济技术赋能、产业协同与市场机遇》《低空经济,智瞰未来》等课题,展示最新的科研成果和专利技术应用。来自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博士生导师王英勋等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现场进行交流、点评。
活动现场,与会嘉宾们还就校企专利转化的合作模式、市场前景、政策支持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讨。多家企业和高校相关人员表示,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合作与交流,推动专利成果转化,为低空经济领域的创新发展注入新动力、增添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