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农历三月初三,风从龙泉古寺檐角的铜铃上掠过,700年的光阴簌簌而落。寺前的老龙潭泛着粼光,倒映着穿红着绿的人影。
78岁的邹振梅在古柏树下启唇:“云南是块好宝地,款款我们云南的好东西!”二胡与中阮的节奏里,花灯唱词次第舒展——禄丰的剪子裁开晨雾,个旧的锡矿凝着月光,蒙自的刀烟裹着旧事,宝珠梨的甜香漫过青石阶……
滇中新区周边数百名居民自发聚集在这座见证了板桥变化的古寺,聚餐、歌唱、交谈……共度美好春日。邹振梅说,自己和同伴一早乘地铁赶来龙泉寺,“每年都来过三月三,玩一天,晚饭后才回去。”
来自乌西社区的汪世全笑眯眯地坐在听花灯的人群中,“没搬迁之前,离得远,坐车过来至少要40分钟。搬新家后,离得近,开车10分钟就到寺门口。”
这位因昆明长水国际机场改扩建工程搬入云翔苑小区居住的70岁老人告诉记者,自家分到多套住房,“75平方米宝河家园那套出租了,每月租金1200元。”说罢,汪世全忍不住大笑起来,“我这个年纪,也不可能再去上班了,每天吃吃、玩玩,保持健康!”
“以前上学,每天都从龙泉寺过,这里有一汪好水。”从长水航城小区赶来过三月三的陶松说,以前来得少,“忙着上班、做生意。现在有时间和大家一起唱花灯。”陶松口中的好水是寺前龙潭,古树环绕,景致幽雅。
据了解,板桥龙泉寺始建于元代,明代弘治甲子年(1504年)重修,其后又历次重修,清咸同年间毁于兵燹,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重建。
古寺坐北向南,占地面积1242平方米,沿中轴线有前殿、中殿、大殿,两隅有厢房、配殿等建筑组成三进两院。寺内存明代、清代碑刻4通,对研究板桥历史文化具有一定价值。2009年12月,龙泉寺被列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1月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如今,每逢春天,龙泉寺总成为周边居民延续农历三月三传统记忆的美好空间。
“妹子,你给我们拍个照!”轮到五甲居民小组的姐妹们登台演出,身穿红毛衣的曹平芝走过来嘱咐记者,一定给她们拍个合照。
“正月采茶是新年呐,姊妹采茶到山前。姐穿红来妹穿绿嘛,穿红么着绿嘛好呀新鲜。”婉转的小调响起,打扮齐整的姐姐们立刻表情温婉。
“我们从晋宁来。4个人打了辆出租车,花了300元。”即将登台的陈淑芬说,“今天是三月三,咱们的传统节日。祝大家心想事成,阖家欢乐!”
跨越7个世纪的春日约会,古寺是历史的讲述者,也是未来的倾听者。
本报记者 马逢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