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2024年,滇中新区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实施“百件实事比作为 百舸争流建新功”双百行动,主要经济指标实现快速增长。
1 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制定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工作任务清单
●持续完善管理体制
●着力优化营商环境
2 狠抓招商引资,产业发展量质齐升
●引进一批带动能力强的产业项目
●加速壮大新兴产业
●加快布局未来产业
3 狠抓新城建设,城市面貌日渐焕新
●城市形象持续改善
●加快重点基础设施建设
●有力保障机场改扩建项目
●实施绿美新区建设三年行动
4 狠抓社会事业,幸福底色持续擦亮
●积极引入优质教育资源
●扎实做好稳岗就业
●扎实推进保交楼工作
5 狠抓管党治党,党的建设全面加强
●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
●有效提升基层党建质量
●纵深推进清廉云南建设新区实践
数读新区
新区经营主体总量近14万户,同比增长8.4%;直管区经营主体达2.3万户,同比增长13.7%。
新区工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21.4%,直管区工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45.4%。
新区新引进亿元以上产业项目74个,省外实际到位资金190亿元,其中,直管区新引进产业项目36个,协议投资总额118亿元。
有力保障昆明长水国际机场改扩建项目,创新“先签约先选房、先安置后搬迁”模式,圆满完成4个自然村整村搬迁任务,安置2033人,累计供地2.3 万亩,占供地任务的96.3%,支撑机场项目完成年度投资125.5亿元。
实施绿美新区建设三年行动,直管区建成22个“口袋公园”,新增绿地180亩,小哨街道矣纳社区张家屯居民小组获评“云南省绿美乡村”。
积极引入优质教育资源,直管区昆一中空港学校、西冲小学、空港三幼投入使用,新增学位7500个。
新区新增有效就业岗位近2万个,新增城镇就业1.4万人。
着力打造“五大新区”
2025年,滇中新区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化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更好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锚定省委“3815”战略发展目标,紧盯昆明“六个春城”建设任务,以“冲刺十四五 再上新台阶”为主题,深入落实2025年重点任务清单,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为“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
1 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着力打造实力新区
●立足功能片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1)做优直管区:在临空制造业片区,重点培育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材料、高端装备等产业,打造面向西南、辐射南亚东南亚的临空先进制造业产业基地。在航空现代服务业片区,大力发展航空维修、航空培训、总部经济等现代服务业,加速李其片区开发建设,打造展示国门形象、辐射南亚东南亚的“天下云南会客厅”。在未来交通科学城片区,加快空天智行小镇、智能网联汽车等项目建设,完成交通强国建设试点任务2025年预期成果,打造面向南亚东南亚的未来交通科技创新策源地和产城融合示范区。
(2)做强共管区:安宁片区持续壮大石化、冶金、绿色新能源电池三个千亿级产业集群,推动现代商贸物流、文旅大健康协同发展,打造全国重要的炼化一体化基地、西南地区绿色冶金标杆区及新能源电池全产业链示范区。嵩明片区保持“大抓产业、主攻工业”的坚定与执着,树牢“工业强县”理念,发挥好杨林经开区主阵地作用,用产业链思维抓产业,深入分析自身资源禀赋、产业基础,聚焦主导产业,系统推进产业链招商,有针对性地开展延链补链强链,千方百计推动产业大发展。
●抓实项目建设,持续扩大有效投资
(1)主动谋划项目,力争更多项目纳入国家、省计划盘子和资金袋子。
(2)狠抓项目招引,实施“分链施策、链主引领、全链协同”策略,精准引入链主企业,建链补链、增链强链。
(3)加强项目管理,继续推行重大项目挂钩包保机制,确保项目建设无障碍推进。
(4)落实项目准入和退出机制,实现项目建设有进有出、动态调整的良性循环。
●优化营商环境,构建亲清政商关系
推动局长坐诊、巡诊、上门问诊,深化实施驻企特派员机制,高质量办好10件惠企实事,让广大企业在新区放心投资、安心经营、省心办事、舒心发展。
2 以更大力度深化改革开放,着力打造活力新区
●持续提升对外开放水平
(1)依托昆明长水国际机场的航空枢纽优势,发挥中老铁路的陆路纽带作用,高标准建设昆明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加快构建“航空+铁路”的一体化多式联运体系,打造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国内中心城市的国内国际陆空通道。
(2)发挥好“滇中新区+磨憨口岸”的平台优势,探索“一企两国”模式,全力发展保税加工、保税物流、保税服务,在深度融入南向国际陆海大通道建设中提升对外开放水平。
●积极推动区域产业协作
(1)在前期与湖南商会、浙江商会合作基础上,加快与输出地政府签订合作协议,共建浙商示范园、湘商拓新产业园等产业转移平台。
(2)与其他州市探索推进“飞地园区”、“一区多园”等多种园区共建模式,打造全省跨区域产业协作样板区。
●推动重点改革任务见行见效
抓实抓细各项改革举措,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应对挑战、扫除障碍。
3 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着力打造绿美新区
●加大生态保护力度
(1)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2)持续改善生态系统。
● 推动低碳绿色发展
(1)严禁引进高耗能、高排放项目,加快创建零碳园区。
(2)形成人人崇尚生态文明的社会氛围。
●建设生态宜居新城
(1)加快建设生产性配套基础设施,着力构建15分钟社区便利生活圈。
(2)持续实施绿美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加快推动“口袋公园”、绿美园区等项目建设,建成一批绿美街区、绿美社区,聚力打造美丽和谐的品质新城。
4 全面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着力打造幸福新区
●全力维护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
(1)全力维护民族和睦、社会和谐的良好局面。
(2)积极融入“以城带边、以城兴边”帮带共建机制,在筑牢国门安全防线中贡献新区力量。
●全力做好各领域风险防控工作
(1)不断提高防灾能力和灾害应对快速反应能力。
(2)扎实推进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坚决杜绝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
(3)牢牢守住不发生公开债务违约的底线。
(4)全力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全力补齐民生事业短板
(1)全力推进昆一中空港学校、空港人民医院等民生项目及早投用。
(2)促进高校毕业生、脱贫人口、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
(3)健全完善社会保障服务体系,持续加强“一老一小”关爱服务,不断织牢织密民生保障网。
5 持续营造山清水秀的政治生态,着力打造清廉新区
●以政治建设筑牢思想根基
(1)以实际行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2)力促各项决策部署在新区落地落实、见行见效。
●以组织建设夯实基层基础
(1)不断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水平。
(2)选优配强基层组织干部队伍。
(3)推动巡察发现问题全面彻底整改到位。
(4)搭建新区与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桥梁纽带。
●以队伍建设锻造新区铁军
(1)坚持“四用四不用”,形成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良好氛围。
(2)实施好干部“精培优育”工程,锻造堪当新时代重任的“新区铁军”。
●以学习教育锤炼优良作风
扎实开展好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以作风建设新成效,凝聚干事创业新动能。
●以清廉建设净化政治生态
(1)推动全面从严治党责任层层压实。
(2)持续巩固党纪学习教育成果。
(3)深化清廉云南建设新区实践。
本报记者 肖永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