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视 点 上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柳冠中:城市礼物设计大赛赋能新区产业发展

专访

记者:柳教授,看了众多参赛作品,你觉得本届大赛参赛作品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首届“春城有礼”城市礼物设计大赛评审委员会主席柳冠中:参赛作品非常动人、非常震撼,已经超出了比赛本身的范畴。大赛不仅仅是评选作品,更重要的是,它成为滇中新区一个宝贵的契机,大赛将设计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起来,为云南的文化产品开发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我们不仅要关注具体的作品,更要关注这些作品背后的文化价值和产业潜力。

记者:对滇中新区来说,本次大赛带来了哪些机遇?

柳冠中:在滇中新区首次举办大赛,我觉得基础非常好。首先,云南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包括花卉、茶、咖啡、工艺品以及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和民间故事等,这些都是可以系统开发的宝藏。

开发不应局限于单一产品,而应是系列开发。比如茶文化,不仅要开发茶产品,还要结合现代年轻人的生活方式,开发与茶相关的文化体验和生活方式类产品。在文化形象的塑造与传播方面,以本次大赛的获奖作品红嘴鸥文创系列为例,它可以被开发成玩偶、标贴、包包等多种产品,甚至可以拍成动画片、写成故事书传播到全国乃至全世界,成为像熊猫、孙悟空那样最具中国特色的文化符号。

记者:作为业内最资深的设计师,您觉得昆明文创产品在创意设计方面还有哪些提升空间?

柳冠中:大有提升空间。文化一定要结合日常生活,才是最有生命力的。现在有些设计产品的使用环境还只局限在节庆方面,很多人认为文化就是闲情逸致的,是玩赏的、娱乐的。但娱乐不是我们生活的全部,对日常生活里各种体验的关注才是最具有持久生命力的。比如,少数民族的劳动服装,也是文化的一部分,但往往被忽视。

开发文化产品时,设计师应关注日常生活中人的需求,认真思考产品设计与人、环境的关系,进一步挖掘和塑造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形象,将其运用到更多日常生活场景中。这是我的一点建议。

本报记者 马逢萃/文 周凡/图

  • 创意塑造春城记忆

  • 柳冠中:城市礼物设计大赛赋能新区产业发展

  • 滇中新港全力做好设计大赛保障工作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