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喻劲猛
今年上半年,滇中新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锚定全省“3815”战略发展目标,紧盯“六个春城”建设任务,着力推进“五大新区”建设,持续推进“产业强区”战略,新区直管区工业经济延续稳步增长态势。
滇中新区统计局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新区直管区规上工业总产值完成69.18亿元,同比增长46.6%,较一季度提升13.6个百分点;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5.8%,较一季度提升1.9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0.9%,其中产业投资同比增长68.2%,产业投资较一季度提升17.4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7.12亿元,同比增长10.2%,较一季度提升9.3个百分点。新区全力稳增长、激活力,直管区经济社会发展回升向好,工业经济延续稳步增长良好态势。
近年来,滇中新区坚持“大抓产业、主攻工业”,加速壮大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材料、航空产业等新兴产业,加快布局智能网联汽车、低空经济等未来产业,力促传统产业高端化、高新产业规模化、优势产业集群化,推动产业发展提质增效,着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打造全省新质生产力发展样板。
2024年以来,新区连续6个季度召开项目集中调度推进会,共集中开工项目65个,总投资约200亿元,集中签约项目88个,总金额约350亿元。开工、签约项目涵盖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材料、装备制造等新区主导产业,为新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把广大民营企业当作发展的“最好合伙人”。新区深入落实“着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与企业共赢发展”要求,持续擦亮“滇中服务”营商环境品牌,厚植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沃土,不断提振企业发展信心。创新实施驻企特派员挂钩联系企业机制以来,共选派219名驻企特派员,挂钩联系133户新区“四上”、131户“准四上”企业和78个重点项目,开展“一对一”上门服务,以“新区效率”为项目建设保驾护航。
把“经济通道”转化为“通道经济”。在新区2025年二季度重点项目集中调度推进会上正式启动建设的海广兴东盟·云南鲜果加工交易中心项目,总投资15亿元,规划建设交易中心、仓储加工基地、万吨冷库、海关查验中心等核心设施。项目建成后,将实现年交易300万吨国产果、100万吨进口果,交易额达400亿元,将努力建设成为东南亚水果交易中心、云南鲜果集散中心及物流仓储加工中心,助力云南从“水果大省”迈向“产业强省”。
着力优化创新生态体系。今年5月,新区推出科技创新券,重点支持纳入云南省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企业,或近期拟申报国家、省、市级工业设计中心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以及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创新型中小企业,有效降低企业研发成本,激发创新活力。同时,新区构建以“初创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领军企业”为重点的科技企业梯度培育库,加快新质生产力发展,助力滇中新区科技型企业量质提升。
支持科技创新型企业发展。在今年第9届南博会上,来自滇中新区的康乐卫士(昆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携多项创新疫苗研发成果参展。该项目在新区建设了符合中国、欧盟及世界卫生组织GMP标准的HPV疫苗生产基地,设计年产能为HPV三价疫苗1000万剂,HPV九价疫苗3000万剂。新区通过资本注入大力支持企业加快商业化进程,实现快速发展。今年4月,该公司三价HPV疫苗的上市许可申请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正式受理。
掀起创业创新热潮。今年3月,昆明市智能网联汽车监管平台上线暨道路测试首号编码发放仪式在新区未来交通科学城举行,全省首批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编码正式发放,昆明市智能网联汽车监管平台正式上线,首条社会公开道路智能网联测试开通,标志着滇中新区发力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赛道的帷幕正式拉开。新区与云内动力、白犀牛智达科技、九识科技等重点企业合作,已形成涵盖算法研发、车路协同、场景运营的产业链条,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蓄势聚力。5月,以“新质引擎·创业滇中”为主题的滇中新区第二届新质生产力创业孵化大赛在云南临空高新技术产业园启动。大赛将通过“以赛代招”,引进优质项目,实现“项目遴选—政策匹配—落地扶持—基金跟进”全链条贯通,为新区提升创新创业环境注入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