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视 点 上一版   
下一篇

烽火蓝天 热血报国

——云南民航发展史馆里的云南民航抗战史

志愿讲解员与参观者交流。

公众参观云南民航发展史馆。

本报记者 喻劲猛 文/图

每年9月18日,我国各地上空都会回响起警报声音,震撼八方,久久不停。这个日子已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历史血鉴。

近日,云南民航发展史馆正式开馆,记者通过丰富的图文、实物、访谈、影像资料等,将云南民航百年沧桑娓娓道来。在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中,抗日战争时期云南各族人民众志成城建设机场支持抗战及飞虎队、驼峰航线的不朽传奇尤为厚重,云南民航以独特的方式,在抗战史上书写了不可替代的篇章。

血肉筑起空中堡垒

1922年,云南为响应孙中山先生“航空救国”的号召开始修建机场。当年,巫家坝机场建成。到1929年,云南已建成24个机场。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中国东部沿海港口与主要机场相继沦陷,云南凭借独特的地理区位,成为连接南亚东南亚的战略枢纽,修建机场成为支援抗战的紧急任务。为适应战争需要,云南出动约150万名民工修建机场。据《云南省志·交通志》记载,在抗日战争结束以前,云南共修建机场52处。当时,云南的机场数量堪称亚洲之最,修建机场的速度更是创造了世界第一。

但彼时的云南,工业基础薄弱,缺少压路机等大型机械设备,只能靠劳工们上山开采巨石,再凿成巨型石碾子,替代压路机碾压停机坪和跑道。据了解,有些石碾子重量可达3吨至6吨。

朴实的云南人民就像纤夫一样分成两排,靠一双双勤劳而粗糙的手,用力拉着石碾子。由于石碾子巨大沉重,人员众多,所以牵引绳索不仅非常粗大牢固,而且很长。但在后来的日军轰炸中,不少劳工因来不及解开系在身上的粗大麻绳躲避,永远地倒在了工地上。在这些石碾子上,不仅洒下了云南人民的汗水,还浸润着他们的鲜血。

成千上万的云南军民拉动着石碾子修建机场,他们团结一心,不怕苦、不怕累,用简陋的石碾子建成了一座座机场,创造了在最短时间内修建最多机场的纪录。其中,不少机场创造了中国之最或亚洲之最。如当时的陆良机场就拥有5条跑道,被认为是“亚洲最大的军用机场”,可以起降B-24、B-25轰炸机以及各类运输机和战斗机。海拔最高的机场是丽江机场。雷允机场、芒市机场成为抗日空军最前哨的作战基地。随着中国第一飞机制造(修理)厂的迁来,雷允机场成为中国在抗战中第一个集制造、修理、作战为一体的机场。

血性守卫空中防线

抗战爆发后,为接受国际援华物资和军需物资,1937年11月至1938年8月,云南各族人民仅用9个月的时间就修筑了云南通往缅甸的陆路通道——滇缅公路,这条被称为“用手指抠出的输血线”。

战略物资经滇缅公路从缅甸运到昆明,再从昆明转运到中国其他地方,作为滇缅公路的中转站,昆明成为日军轰炸的主要目标。中央航空学校、中国航空公司、中央航空公司相继迁到昆明,巫家坝机场成为全国军用和民用航空的枢纽。

为打破日军封锁,保护滇缅公路和作为抗战后方的重要城市昆明,由美国退役空军上尉陈纳德等200多名退役军人组成的中国空军美国志愿援华航空队——飞虎队,于1941年12月进驻昆明巫家坝机场。

中国空军美国志愿援华航空队第一批队员由110名飞行员和150名机械师等人员组成,于1941年8月1日正式成立,陈纳德任队长,下辖3个战斗机中队,有100架P-40战斗机。在缅甸进行改装训练后,于同年12月18日从缅甸移驻昆明,队中有中国服务人员270名。

12月20日上午,10架日本轰炸机从越南起飞,准备轰炸昆明。得到情报的志愿队战斗机提前起飞迎战,日军受到阻击,轰炸机被击落9架,志愿队零伤亡,这是二战中日军空军在中国战区首遭惨败。1942年4月28日,志愿队又一举击落日机22架,队员零伤亡,飞虎队名声大振,总部所在地昆明巫家坝机场也名传中外。此后,飞虎队以云南为基地,先后在滇西、滇南、缅甸等地击落日军战机数百架,有效遏制了日军的空中攻势,保护了云南领空和滇缅公路的安全。

抗日战争期间,中国空军美国志愿援华航空队参加了对日军海上运输线进行轰炸、空袭日军基地、配合轰炸日本本土等任务,共击毁日军飞机约2900架,击沉军舰44艘、运输船总吨位约223万吨,炸毁桥梁约600座,击毙日军约6.67万人,为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立下卓著功勋。

生命唱响空运史诗

1942年,日军占领缅甸,切断滇缅公路,中国失去最后一条国际补给线。为打破日军封锁,中美两国决定开辟从印度阿萨姆邦至云南昆明的空中航线,航线穿越喜马拉雅山脉、高黎贡山山脉和横断山脉,全长约800至1200公里,沿途山峰起伏如驼峰,飞行员将称其为驼峰航线。

驼峰航线极端危险,飞机需在狭窄山谷穿行,最低安全飞行高度4500米,部分山峰超7000米。飞行途中还需面对暴风雪、强气流、冰雹等恶劣天气,能见度常低于500米。因南线靠近日军基地,常遭敌机拦截,飞行员被迫选择更危险的北线飞行。

据统计,在“驼峰空运”的3年零3个月时间里,中国航空公司总共飞行约8万架次,美国先后投入飞机约2100架,双方共有约84000人参加,为抗战取得最后胜利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驼峰航线共将约85万吨武器、汽油、药品等战略物资运入中国,将约15万吨钨、锡等矿产从中国运出换取外汇,有数万中美军队、难民经此航线转移,超过1500架飞机坠毁,约1700多名中美飞行员牺牲。其中,美军一个拥有629架运输机的第10航空联队就损失了563架飞机;而拥有100架运输机的中国航空公司,损失飞机48架,牺牲飞行员168人,损失率接近50%,成为世界战争空运史上持续时间最长、条件最艰苦、付出代价最大的一段悲壮的空运。

1945年,二战结束后,美国《时代周刊》这样描述驼峰航线:在长达800余公里的深山峡谷、雪峰冰川间,一路上都散落着这些飞机碎片,在天气晴好的日子里,这些铝片会在阳光照射下闪闪发光,这就是著名的“铝谷”——驼峰航线。

驼峰航线的开辟是中美两国飞行人员共同创造的世界航空史上的壮举,对打败日本帝国主义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驼峰航线架起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空中生命线,也架起了中美人民之间一座友谊的桥梁。

全力挺起后方脊梁

抗日战争期间,基于云南早期航空建设的基础,昆明巫家坝机场成为了抗战空运和飞虎队的主要基地,抗战物资从印度运到昆明后,再通过川滇公路、滇黔路运往前线、运往内地。其间,巫家坝机场共起降飞机约78000架次,运输物资的总量也超过了在此以前通过陆路运进中国物资的总量,可以说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忙的机场。

除昆明巫家坝机场外,楚雄机场、云南驿机场、羊街机场、陆良机场、保山机场等省内机场都有飞虎队驻守,中美两国飞行人员、地勤人员出色地完成了反击日本空军的作战任务和空运物资的转接工作。

在民族危亡的时刻,云南民航有效支援了缅北抗战和收复滇西的战役,对保持中国战区的物资供给,维持民众抗战士气,起到了特殊的战略意义,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杰出贡献。各服务单位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竭尽所能为中美飞行队提供食品和生活物资,为飞行队保护大后方、出击轰炸日军基地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在极其危险的环境下,云南人民还多次成功营救遇险的飞虎队队员。据统计,抗战期间中国军民共营救了200多名飞虎队队员,数千民众因掩护飞行员而遭日军报复甚至牺牲,充分展现了中国人民在战争中的大无畏精神。

云南抗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召唤下,云南各族人民发扬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毅然决然投入到全民族抗战的洪流之中,迅速掀起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运动,建立了强大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奋起抗击日本法西斯,形成了全民族团结抗战的良好局面。中国共产党是云南抗战的中流砥柱,在云南抗战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云南抗战的胜利作出了独特的历史性贡献。

如今,云南民航发展史馆的开馆,不仅是对历史的回顾,更是对未来的展望。志愿讲解员段春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将把抗战的历史和故事讲给更多的人听,让大家更深入地了解这一段伟大又光荣的历史,这段历史不仅是云南民航的骄傲,也是中华民族抵抗侵略、争取自由的伟大见证。

  • 烽火蓝天 热血报国

  • 公益广告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