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昆明长水国际机场改扩建工程货运区工程(第一批次)非民航专业工程顺利通过竣工验收。
记者走进干净明亮的新货运区,感受到一种蓄势待发的力量。这座总建筑面积9.97万平方米的超级货站虽未正式投运,但其筋骨中已充满了可触可感的科技含量。
屋顶会“思考”
自动熔断与自然采光
站在国内货运站一楼高达9米、面积37000平方米的开阔空间内,记者的视线不由自主地被巨大的屋顶吸引。项目施工方云南机场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工程师舒茜介绍,这并不是普通屋顶:乳白色透光天窗是可以通过火警系统自动开启的排烟窗,可在60秒内实现完全开启;浅灰色可透光的固定扇是隐含着特定功能的可熔性采光带。
“当环境温度达到150摄氏度时,这些特种材料会自动气化熔穿,形成排烟通道。这是内置的物理特性,无需任何电力驱动。”舒茜告诉记者,这些采光窗扇能充分利用自然光,“即使关掉照明灯,室内光线也能够满足工作需要,充分考虑了节能需求。”
同样使用绿色能源的还有货运综合管理用房为用餐最高1800人专门配置的超大厨房。记者看到,厨房内不锈钢操作台面、灶具、蒸箱等已安装完毕,“全部采用电能源,这既是安全考量,也契合云南绿色能源优势,为后续接入光伏等清洁能源留下了空间。”舒茜介绍。
这些看似基础的精装修项目,是为了满足未来安装自动化设备、物流机器人轨道对建筑环境的高要求——跨度达24米的建筑通过连廊有机连接,其设计的本身就蕴含着高效流转的科技逻辑。
安防有“大脑”
500余只“眼睛”智能联动
在货运综合管理用房的消防控制室,一个集成视频监控、电子巡更、入侵报警、门禁管理、停车场管理系统的一体化智能平台正在演示运行。12块显示屏上,各系统数据实时跳动,随时预警。
“这个平台接入500余个监控点,实现了公共区域和出入口的全覆盖。”施工方云南机建发展公司的技术员郎学栋介绍,视频存储时长达到90天。
走进配电室,最引人注目的是墙上的电力监控系统——这是昆明长水国际机场改扩建工程首次在货运区项目中引入远程遥控监测功能。“以前需要人员到现场逐个检查高压柜的参数,现在在后台就能实时监测所有数据。”舒茜指着屏幕上的曲线图说,一旦任何回路出现电流异常或温度过高,系统会立刻生成告警信息,指导运维人员精准处置,极大提升了供电系统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此次顺利通过验收,只是这座巨型物流枢纽生命的开始,已经装备了“智能大脑”和“敏锐感官”的新货运区正静待明年3月投入运营。
日前,滇中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杨万洪率队调研昆明长水国际机场改扩建工程货运区项目建设发展情况,并与云南航空产业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就昆明长水国际机场航空物流产业发展进行座谈。
座谈中,云南航产投集团副总裁周斌表示,将与新区构建政策协同、产业协同、服务协同发展模式,共同推进昆明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工作。杨万洪表示,要加强航空枢纽建设系统性谋划,依托航空货运平台加快打造临空产业集群,建立信息共享和联动招商机制,不断完善配套服务,推动航空物流业高质量发展。
随着昆明长水国际机场改扩建工程货运区的高效运营,将为滇中新区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注入强大的物流新动能。
本报记者 马逢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