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56
78910111213
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
28293031
第04版:滇中潮·故事 上一版   
下一篇

云南滇中新区长水街道李其社区棠梨坡居民小组撒梅刺绣——

手指上的“针”功夫 “绣”出美好新生活

撒梅人身着美丽的刺绣服饰。

一针一线都凝聚着撒梅人的智慧和勤劳。

精美的绣品。

撒梅头饰。

撒梅鞋饰。 撒梅刺绣手艺传承人手工制作传统服饰。

本报记者 陈熙 文 万旭 摄

阳光刺过云层,倾泻而下,染红了冬季的葡萄园。一位年轻姑娘,身着撒梅人古老而美丽的传统服饰,纤腰袅娜,边走边吟唱,漫步其间。轻风拂过,裙角飞扬,一颦一笑间,梦回千年。

这里并非塞外江南,而是滇中新区长水街道李其社区棠梨坡居民小组——一个撒梅人世代聚居的古老村落。

如今,撒梅刺绣的手艺仍然以口口相传的方式延续,村里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欢在各种节庆场合穿上撒梅服饰。居民徐双玲至今还珍藏着婚礼上婆婆亲手绣的撒梅嫁衣,她说:“年青一代继承老一辈的传统技艺,背后凝聚的是对历史文化的认同和热爱,是一种文化自信的表达。”

传承民族记忆

明代《滇志》卷三十记载:“撒弥猡猡,男挽发如鬏,长衣短裤,布系腰;妇女短裳,著五色短裙,滇池上诸州邑皆有之,拙于治生,无盗贼。山居者耕瘠土,贩薪于市,终岁勤勤。滨水者浮家捕鱼,仅能自给。”撒梅人服饰特征,生活习性,从中便可窥见一二。

时光如梭,仿佛一场时空大折叠。

每到棠梨坡村的赶集日,56岁的李照秀就会约着老姐妹李凤英一起去采购针线布料。她们是撒梅刺绣手艺的传承人,十几岁时就在田间地头跟老一辈学刺绣,“过去我们撒梅人都是背柴、背菜去集市上卖,现在日子好了,我们赶街就是去买自己喜欢的布料和衣服。”

撒梅人是彝族的一个分支,也是昆明最古老的民族之一,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传统,服饰就是撒梅文化的代表之一。撒梅妇女刺绣一针一线无不体现着撒梅人古老的智慧。

撒梅刺绣口口相传的古老技法,经过漫长的历史变迁,也受到了现代文化和城市生活方式的影响,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呈现出新的面貌。

李照秀从珍藏的绣品里拿出一顶漂亮的帽子,向大家展示戴法,“我们的鸡冠帽帽尖要歪着戴,老人和孩子的样式都不一样。”比如妇女头饰鸡冠帽,传统穿戴方式比较繁琐费时,现在经过改良,不用盘发,直接佩戴,方便省时。又如传统撒梅人衣服的领子和袖口都用花布锁边装饰,如今人们在缝制衣服时会加上一些亮片、珠子等现代化的装饰元素,让衣服更显华丽美观。

留住古老乡愁

“这些绣花、花边、绒球、串珠都是我们手工缝制的,一条系腰花半年时间才能绣好。”李照秀介绍,撒梅服饰从头到脚由鸡冠帽、小褂、系腰、围腰、长裤和勾勾鞋组成。“有所区别的是,我们老年人一般不戴鸡冠帽,改用纱帕包头,但是还保留了一点点鸡冠帽翘起来的形态。”

撒梅刺绣的针法和花样不仅讲究层次,更有韵味,牡丹花、草兰花、扭扭花、小鸟、石榴、童子……这些都是李照秀日常信手拈来的创作,她的刺绣灵动且充满红土高原蓬勃的生命力。

“撒梅刺绣的花纹种类很多,谁想出来的花样图案就以她所在的地方命名,大家口口相传,比如棠梨坡村绣花、金马村绣花、三瓦村绣花……”李照秀翻起自己身上的系腰,细细指给大家看。

撒梅刺绣颜色搭配讲究鲜亮,绣片底布颜色过去是单一的黑色,随着审美的多元化,现在增加了不少新色,再搭配金线、丝线挑花做装饰,通过平绣、挑边绣、锁边绣等手法,再加上巧妙构思,装饰性与实用性兼备。

“撒梅服饰不分大小,村里家家户户都是早早备好,等儿子娶媳妇那天给新娘穿上。”在村民李高鸿的记忆里,自己刚到结婚年龄,家里长辈就准备了撒梅服,新郎新娘的都有,结婚当天才能穿。“这套衣服我们会一直保留着,一针一线都是我们的乡愁记忆。”

赓续传统文脉

现在市面上也有机器缝制的撒梅服,依照撒梅妇女代代相传的花纹底样制作出工业“速成品”,李照秀托起自己手里的针线活,对着阳光仔细比照,“机器刺绣很流畅、针脚匀称,看着也好看,但一摸就能明显地感到不够立体,缺少灵气和生气。”

2005年,彝族撒梅刺绣列入区级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名录。现在,会撒梅刺绣手艺的老一辈已经不多了,主要原因是上了年纪眼睛看不清。趁着眼睛还好,李照秀一有空就拿起刺绣放不下,常常几个小时沉浸在创作中,小孙女唤了几声奶奶才让她回过神来。有人出高价买她的绣品,她总是笑眯眯地说:“我要留着给家里的娃娃们。”

不过,撒梅服饰可不是留着“压箱底”,老人们逢年过节、做客、赶庙会,甚至出门旅游都会穿在身上,据说回头率很高。到了火把节时,很多年轻人也喜欢穿着撒梅服载歌载舞,徐双玲说:“平时我们参加表演队,都会穿着撒梅服,我本人也很想跟老一辈学习撒梅刺绣手艺,一代代传下去。”

不久前,李照秀和老姐妹们在长水街道工作人员的邀请下,结伴去昆明逛展会。展会上琳琅满目的刺绣工艺品让她大开眼界,原来传统的刺绣不仅仅是用在服饰上,包包、项链、胸针、发饰都可以融入撒梅刺绣的元素,既时尚又传统,这些“时间的针脚”能够让多彩的民族文化走向世界。李照秀乐呵呵地说:“现在的年轻人,只要他们愿意学,我都乐意教。”

撒梅服饰介绍

撒梅头饰

撒梅人最有特色的传统头饰是帽子,其样式因性别、年龄而异。婴幼儿时期佩戴的是小瓢帽、护耳帽。孩子满3岁时,男孩不再戴帽,女孩换上鸡冠帽。鸡冠帽戴在头上,寓意雄鸡永远伴着姑娘,永远光明和幸福。

撒梅鞋饰

撒梅女子传统的鞋子称为“勾勾鞋”,鞋尖似鸡嘴向内勾,尖上缀有彩色绒线球,鞋面及鞋帮绣着艳丽的花纹,鞋后缝有绣花布。

撒梅衣装

撒梅女子上身穿白色或青色衬衫,外罩一件黑色绒布或棉布的低领大襟领褂,上衣前短后长,便于劳动。腰间系一条精工绣制的花腰带,外罩一条蓝围腰。撒梅男子穿一件黑色土布或黑绒布制作的对襟短褂,彩条镶边,整齐美观。

  • 手指上的“针”功夫 “绣”出美好新生活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