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耍大龙了,耍大龙了……”七八岁的孩童兴高采烈地喊着,奔跑在大街小巷。“咚咚锵,咚咚锵,咚咚咚锵……”紧随着孩子们的吆喝声,一阵锣鼓喧天。顿时,阿古龙村沸腾了,屋里聊天的、地里干活的、街边卖菜的、骑车路过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嬉笑着涌上街头,你站在高坎上,我挤到路前头,他踮起脚尖伸长了脖子,小娃娃则爬到父亲的肩头,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不时还咯咯地笑着使劲拍掌……路中间,阿古龙“小脚老奶”舞龙队的奶奶们,穿着崭新的戏服,随着鼓乐的高低起伏,兴致勃勃地耍着大龙。龙珠时而高高扬起、时而匍匐前行,引得大龙紧紧相随,腾挪跳跃。
这是今年正月十五元宵节,嵩明县小街镇阿古龙村热闹的舞龙街景。村民们说这不是啥新鲜事,但凡逢年过节,或是乔迁开业,阿古龙村都会耍大龙,大家开开心心地聚在一起,唱着、跳着、笑着。
3月22日,当记者走进阿古龙村,和村民聊起元宵节耍大龙,依然能从他们的笑容里、话语里感受到那种发自心底的高兴。“舞龙是这里的习俗吗?”记者话音刚落,“小脚老奶”舞龙队72岁的王凤莲奶奶就笑着说开了,上世纪80年代,阿古龙村大旱,家里的奶奶们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于是,她们一商量就决定用蒿枝扎大龙来舞龙求雨。很巧的是,奶奶们耍过大龙后,天上真下起了雨。从那以后,奶奶们就经常聚在一起训练,成立了舞龙队。“我是第二代,第一代队员大多老去了,现在我们队里还有一位94岁的奶奶。她们曾经去北京表演,我还没去过,真希望哪天也能去北京耍大龙。”王凤莲笑着说,在“小脚老奶”舞龙队的带动下,阿古龙村喜欢耍龙的、运动的越来越多,“我正准备培训我儿媳妇,让她来接我的班。”
在阿古龙村的小广场,记者看到,虽然是下午,但不乏打球的、跳舞的、散步的……小街镇党委委员、宣传委员詹妮介绍,小街是龙狮之乡,民间素有舞龙习俗,当地政府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就保护、扶持这项民俗运动。目前,小街镇17个村(社区)已有31支舞龙队,仅由青少年组成的少年龙队就有7支,较出名的除了“小脚老奶”舞龙队外,还有平均年龄40多岁的俏佳人舞龙队、哈前男龙队和回族舞龙队。舞龙已成为当地一项群众性体育运动。此外,为了满足当地群众的户外健身需求,小街镇在全镇32个村民小组及敬老院安装了48套室外健身器材,修建了两个运动馆,可以满足群众羽毛球、篮球、气排球等运动。浓厚的运动氛围,早已洋溢在小街的大街小巷。
“小朋友,你会耍大龙吗?”一个八九岁的小男孩从街边跑过,记者急急地喊了一嗓子,他回头一笑高声道:“会呀,奶奶会、妈妈会,我也会,我们都会……”
本报记者 刘晓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