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昆明驾车,一个半小时后,便可到达嵩明县杨林镇核桃村。
这是一个以甜脆豌豆闻名的地方。果然,还未进村,便见层峦起伏的山地上种满了郁郁葱葱的豌豆,三三两两的人群在地里忙着采摘,路边的三轮摩托车上,摆满了一筐筐水灵鲜嫩的青豌豆。
3月29日,在位于村口的核桃村委会农产品分拣点,七八家收购商一字排开忙着指挥农户将一筐筐豌豆过秤、记账、摆放、支付。据介绍,豌豆上市后,这里每天的交易量高达30余吨,将销往昆明、曲靖、宜良以及江苏、广东等地。
“50公斤,下一筐。”收购商杨鹏从早上8时进场就没闲过,他告诉记者,从3月初开始,他几乎天天都到核桃村收豌豆,每天要收3吨左右。“核桃村的豌豆颗粒饱满、品质好,我们运到江苏很好卖。”另一位来自宜良县的收购商吴永福则告诉记者,他收的豌豆主要销往曲靖、宜良,每天要收两三吨,基本上豌豆一运到市场,就被分销商抢空了。
“我们村的豌豆甜脆可口,市场占有率高,再加上这些年道路修好了,四通八达,根本不愁销路。”村民葛玉仙2009年从曲靖市会泽县嫁到核桃村后,迅速捕捉到村里土壤无污染、水源好,白天阳光充足,夜里空气湿度大这一特点,租了几亩地,连着自己家的一共10亩全用于种豌豆。“种了10多年了,成本低、周期短、利润高。”葛玉仙一边忙着整理豌豆装箱一边笑着说,豌豆下市后,接着就种四季豆,一年种两豆,家里收入提高了,面包车都换了两台。
“玉仙,我们的卖完了,先回了。”64岁的陆逊驾驶着三轮摩托车正准备回家。他说种了一辈子庄稼,以前不懂技术,收成不好,销路也不好。自从村里请来专家指导大家栽种农作物,路也修好后,地里种出的青豌豆变成了金豆豆,家家户户买三轮摩托车、买面包车、翻盖新房子,日子一天比一天好。
据核桃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陈继文介绍,核桃村的气候条件比较适合种豌豆,但之前产量不高销路不好。近年,在杨林镇党委、政府的帮助下,村党总支邀请农业专家到田间地头指导农户栽种,适时开展种植技术、农药安全使用等培训,提高农户专业化种植水平。为了解决货物流转不畅及滞销等问题,该村还整合3.3亩土地建起农产品交易市场,吸引了昆明、宜良、曲靖等地的收购商来此收购农产品。2023年,该村还成立了文多商贸有限公司,帮助群众联系、销售农产品。同时,村里还对农产品采样做了绿色食品申报检验,申报“三品一标”认证,提高产品附加值。
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引导和农业技术的推广运用下,核桃村种植豌豆的农户也从零散几家发展到家家户户。据统计,核桃村今年种植“长寿仁甜脆豌豆”2000余亩,种植农户400余户,每亩产量约0.5吨,按目前平均收购价3.5元每公斤计算,今年豌豆收入将达350万元左右。
“冬种豌豆夏种四季豆,我们核桃村一年就种两种豆,两种都是金豆豆,日子甜过脆豌豆。”葛玉仙一语逗笑了市场里的父老乡亲,大家开开心心地搬运豌豆、点击微信收付款,不用微信的老人们则喜笑颜开地数着钱,筹划着下一季庄稼的栽种。
本报记者 刘晓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