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羊湖畔赏多彩油菜花、采摘园里闻果香、“有风小院”里闲庭信步,感受乡村“慢生活”……如今,在安宁市温泉街道后山崀村“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市民游客可以尽享美丽的田园风光,尽情体验“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
近年来,后山崀村依托螳螂川优势资源,聚焦乡村文旅产业发展,从发展乡村到经营乡村,做活山水文章,使绿水青山真正变成金山银山,旅游成为致富产业,越来越多村民端起旅游的“金饭碗”。不久前,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发布第一批云南省金牌旅游村拟认定名单,后山崀村榜上有名。
“花海经济”鼓钱袋
位于安宁后山崀村牧羊湖附近的“金色螳川”,因为冬春的油菜花和夏秋的向日葵呈现出金黄色的花海景象而得名。青山、碧湖、水车、花海,在螳螂川畔交相辉映,全国各地的游客慕名而来,“金色花海”带来旅游红利。
后山崀村按照“以花为媒、以花兴业、以花富民”发展思路,巧做“花样文章”,盘活280余亩村集体土地,种植五彩油菜花,持续推进农田景观化、农村景区化、农业现代化,全域打造农村人宜居、城里人向往的诗画田园。盛花期客流量周末每天可达2000至3000人次,带动经济收入6万余元。花期过后,菜籽油、无公害蔬菜等农副产品也应季上市,日均创收5000元,周末可达万元以上。
后山崀村委会相继引入多肉植物、蔷薇和草莓、樱桃等发展大棚种植项目,不断革新旅游业态,花海和采摘成为乡村旅游新亮点。“现在我们村有采摘园50多个、多肉种植园3个、蔷薇庄园1个,农家乐10家、民宿2家。”后山崀村党总支书记高彦良介绍,后山崀村“季节游”变为“全年游”,每年实现旅游收入约840万元,村民鼓起了“钱袋”。
游客常来常往,后山崀村的村民开起农家乐、发展乡村采摘游、用马匹拉客、成为农副产品经营者……“我在景区门口开了农家乐,有超市、饭店,还可以提供休闲娱乐,一年下来能赚20万元左右。”作为后山崀村旅游产业发展的受益者,村民李云花说。据村民毕季文和赵昌菊夫妇介绍,每年油菜花盛开的季节,自己家2匹大马、1匹小马迎来拉客高峰,1个月能挣2万元左右,“家门口”就业让日子越来越有奔头。
“有风小院”迎客来
5月,古崀村的蔷薇庄园里,近30种蔷薇花开正盛、满园艳丽,三五成群的游客身着五彩的衣裳在花园里拍照打卡,小朋友在其间追逐嬉戏,在螳螂川旁畅享田园风光。距离蔷薇庄园300米的“树下·食事”庄园里,园林、老树、小桥流水点缀着小院。“这里被大家称作‘有风小院’,果然名不虚传,很喜欢在这个小院里的感觉,让我很放松、惬意。”在这里住了一晚,来自安徽的游客王嘉慧一大早便在小院里呼吸新鲜空气,享受浪漫诗意生活。
古崀村深挖本土鲜花产业优势,按照“村集体经济组织出资产、合作企业出资金、合作制公司管经营”模式,盘活村集体闲置资产,投资2.13亿元打造以蔷薇为主题的集颜值经济、吃货经济、网红经济于一体的新型经济模式——古崀蔷薇田园综合体,实现了吃喝住行玩乐“一条龙”服务。“以前,游客来看看花就走了,只有开发出更丰富的旅游业态,才能把游客留下来。”高彦良说,现在,很多游客会选择在这里住上一晚,上午看看多彩油菜花、下午体验农事耕作,晚上在民宿里喝喝小酒。
高彦良表示,将进一步把后山崀村的特色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着力培育农民农家乐、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围绕“吃、住、行、游、购、娱”丰富旅游产品供给,让群众端稳旅游“金饭碗”,日子越过越富足。
本报记者 李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