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马逢萃 万旭
“来妇产科生孩子的好多都是急产,等不了,赶紧!”
“作为护士长,要处理好各种关系,多看别人的长处,照顾好大家。”
“我既是医务工作者,也是病人家属。要学会从患者的角度考虑问题。”
伴随着5月的芬芳,全球护理工作者共同的节日——“5·12”国际护士节如期而至。为大力弘扬南丁格尔精神,展示滇中新区最美“天使”的爱和奉献风采,滇中新区报社记者走进昆明云桥医院和大板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用笔和镜头记录“天使”们的日常工作,聆听她们讲述照护病患、救死扶伤的故事。
昆明云桥医院外二科护士缪靖
人和人之间的信任很重要
7时45分,家住板桥社区的缪靖准时到岗,换好白色护士服、整理好仪容,到护士站和夜班同事进行交接班,了解昨天新入院了几位病人,分别有哪些动态变化。
目前,昆明云桥医院外二科住院有16位患者,其中一位需要一级护理,“颅脑外伤导致失血性休克。病情还算稳定,需要严格卧床休息,拟定明天手术。”缪靖介绍。
值班医生查完房,缪靖和同事开始执行医嘱,为需要治疗或做检查的患者打印和发放单据,“有走动不方便的病人,护士要协助完成相关检查。”值班护士们开始给各病房患者输液或进行肌肉注射、发放口服药……
“三分治疗,七分护理,护理得当,后期康复也快。特别是年老体弱、长期卧床、皮肤比较薄、血液循环不太好的病人,要勤翻身、受压部位多按摩。”缪靖告诉记者。
今年只有26岁的缪靖在护士岗位上工作了7年,接触过的住院病人数千人,“形形色色、各种性格,有的人好沟通,有的人你说什么都拧着来。”有着光洁额头和明亮眼睛的缪靖看起来是个情绪稳定的护士小姐姐,笑起来眼睛弯弯的,“来医院的都是生病的人,我们的语气、态度很重要。最大的收获是在与人沟通方面得到了历练,人和人之间的信任很重要。”
“从事医疗工作,你会对自己的健康特别重视吗?”记者问。
“医护工作者有个小痛、小病反而不怎么在意……”缪靖给出了意外回答,“工作压力大的年轻人还是要注意。有时候我们会遇到年轻人生重病死亡,很可惜……”
缪靖得知有阑尾炎术后患者有消化不良的症状,再次去病房查看,“年纪稍大的病人,血压、血糖不是很稳定,也需要多观察。”确认对方各项指标正常,缪靖交代:“多下床活动活动,促进胃肠蠕动。如果有胃口,可以吃得丰富一点,蔬菜、汤水,多吃几口。”
昆明云桥医院外一科护士长高永芳
像妈妈一样照顾好“家庭成员”
身高1.75米的高永芳走在外一科走廊上很有存在感,可能是因为身材高大的缘故,让人觉得这位护士长啥事都扛得住。“刚做了两科室联合手术。患者上肢桡骨骨折、骨盆骨折,又有膀胱撕裂,和泌尿科医生一起完成手术。这个病人要重点观察一下。”
8时,身处管理岗位的高永芳开始上班,到护士站了解重病患者有哪些、手术病人有哪些、特殊病人有哪些,“看晨间护理做得到不到位、病房的整洁度如何……”
高永芳所在的外一科是个大科室,有医生20人、护士12人,医疗团队共同照顾着30余位患者。作为护士长,高永芳说:“医患关系、医护关系、护患关系,我都要处理好。”
“还有名患者要执行一级护理,是颈椎脊髓损伤,四肢运动感觉差。术后第四天,手已经能抬起来一点了,脚差不多恢复到三级左右,可以对抗一点阻力。”高永芳为这位曾面临瘫痪危险的患者得到及时救治感到开心,并叮嘱护士对其多观察,“长期卧床最容易发生肺部感染和血栓。”
“作为护士长,最重要的素养是什么?”记者问。
“要正直,胸怀要宽广,能接受他人的缺点。如果只看到别人的短处、看不到长处,可能永远会有偏见:这个人不行。作为管理者,多想想对方的优点、长处,善用每个人的长处,会让整个团队的医疗能力成倍放大。”
“德才兼备才能当好护士长。”高永芳笑着补充,“像妈妈一样,不仅要关心患者的康复情况,还要关心护士姐妹、医生们的工作和生活,把大家都照顾好。”
昆明云桥医院外二科护士长王晓丹
让患者减轻痛苦获得安慰
5月10日,昆明云桥医院举行“5·12”国际护士节文艺汇演活动,外二科护士长王晓丹是主持人。上午10时,身穿浅紫色长裙、发髻盘得很精致的王晓丹来到演出场地,和正在化妆的姐妹们打招呼:“头发挺好的!”“请所有护士长来舞台前,我们合个影。”对即将开始的盛大演出,王晓丹很期待。
24岁就担任门诊部护士长的王晓丹说,随着社会生活不断进步,人们对健康的理解、对医疗服务的需求发生了很大变化,“刚参加工作时,医生给出什么治疗方案,患者就按照这个方案治,医护人员是主导者。今天,我们都要学会从患者的角度考虑问题,患者是主体。除了关心他们的身体健康,还要顾及他们的心理健康,这是我工作17年来最大的收获。”
王晓丹讲述了陪伴母亲在三甲医院做肿瘤切除手术的经历,说自己确实会站在学医的角度、护理的角度去审视治疗方案,“但我又非常理解医务工作者的不容易,他们交代的任何风险,不管是在昆明还是在北京、上海的大医院都是存在的。”
既是医护人员又是患者家属的双重身份,让王晓丹对治疗方案的选择上有了更多思考:“对某一种疾病,绝不是只有一套治疗方案。我们尽量多给几套治疗方案,让患者作选择。”
“医疗技术无论怎样发展还是为人服务的,人才是主体,是吧?”记者说。
“是的。我们到底要追求什么?应该是让患者减轻痛苦、获得安慰。”王晓丹告诉记者,昆明云桥医院经常与昆明市延安医院、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的医护人员进行交流,“这个行业在技术上的飞速提升是看得见的,但核心是不变的。”
昆明云桥医院妇产科护士夏芳
我们巴不得脚下有风火轮
“门开着通一下风,有需要你按铃,慢一点。”给处于早孕阶段、因胆汁淤积入院治疗的准妈妈处理好输液,夏芳匆匆走出病房,还有患者正等着她量血压,“105/59,血压正常。”又叮嘱了几句,夏芳才有空喘口气:“昨天夜里同事们比较忙,迎接了一个顺产男婴,皮肤白皙,肉嘟嘟的,现在正安静地睡在妈妈怀里。”
白皙、安静,用词文艺的夏芳入职已有11年,从做护士的第一天就在妇产科上班,“锻炼太大了,那时只有18岁。来生产的妈妈们很多是急产,根本等不得,我们巴不得脚下有风火轮。”
由于入院孕产妇较多,夏芳多次去病房和刚生过宝宝的妈妈进行沟通,观察新生儿,“天气比较热,要看看宝宝会不会捂太多。有些妈妈是新手,或者由外婆、奶奶照顾,怕宝宝着凉裹得很严实,反而会长湿疹、痱子,测体温也会不准。”
在巡视病房的过程中夏芳反复交代,奶粉第一次吃几毫升,吃完以后怎么拍嗝,怎么侧卧预防呛奶……“妈妈的心理疏导也要及时跟上。不管是剖腹产还是顺产,都是最尴尬的时候,会因为比较胖、不那么整洁等各种原因不开心,另外激素降低,这些都可能导致产后抑郁。我们不能眼睛里只有宝宝,对妈妈的关心更不能缺少。”
看得出,夏芳对新手妈妈很能共情,“生育是很神圣的。产妇出院两个工作日,我们会打电话问问恢复得怎么样、伤口愈合得怎么样、晚上休息够不够……”
“作为妇产科护士最必要的职业素养是什么?”记者问。
“有爱心和耐心,随时准备‘实战’。护士就没有弱小的。”夏芳说,“很多人觉得,工作这么辛苦,你是不是都累得不行了?我觉得还好,我没有枯竭,能帮到别人,挺好的。”
大板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妇产科护士长黄业
用爱心和奉献精神照亮护理之路
在大板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一位妇产科护士长,她以专业的技术和深切的关怀,温暖了无数孕产妇,她就是黄业。
黄业的职业生涯始于她对助产专业的热爱和执着。2014年,她就前往昆明市延安医院进修助产技术,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2017年,她再次前往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进修盆底肌康复治疗,为日后在妇产科领域的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这个岗位上,不仅面临着工作的压力,还承受着心理的重负,黄业描述道,产妇病情变化快,工作预见性难,分娩过程中的风险无处不在。但黄业始终坚守岗位,凭借她娴熟的专业技术和对待患者如亲人的工作热情,赢得了患者和家属的认可。
为了适应新的护理模式和社会发展的新形势,黄业还在2022年带领科室人员开展了盆底肌、腹直肌、通乳等新技能学习。她通过专业的技术、高度的责任心和良好的态度,为孕产妇提供了优质的产康服务,赢得了领导的肯定和同事的信赖。
在黄业看来,每一位孕产妇都是她需要用心呵护的宝贝,只有用心做好每一件事,认真对待每一位病人,努力为孕产妇提供全面、优质、便捷的服务,才能真正赢得患者的信任和尊重。黄业说:“尽管工作很累,但一看见产妇脸上露出疲惫的笑容,一听到新生儿的第一声啼哭时,心里就充满了欣慰和自豪。”
大板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急诊科护士牛治霞
做患者眼中值得信赖的朋友
8时,牛治霞准时来到医院,换上整洁的护士服,佩戴好工作牌,开始对科室内的59项急救设施设备进行逐一检查。
每一个急救设施设备都关乎着病患的生命安全,因此她从不敢有丝毫懈怠。一小时后,她完成各项设备检查,开始与夜班护士进行交接。交接工作完成后,牛治霞忙碌起来。她穿梭在急诊科的各个角落,为病患测量体温、血压和心率,记录他们的生命体征。她认真倾听病患的诉求,耐心解答他们的问题,给予他们安慰和鼓励。在病患眼中,她既是专业的护士,更是值得信赖的朋友。
随着病患数量的增加,急诊科的工作变得更加繁忙。牛治霞不仅要处理各种紧急情况,还要协助医生进行急救操作。她的专业能力和冷静应对赢得了病患和医生的赞誉。
在内儿科门诊里,牛治霞则化身为温暖的阳光,无声无息地照亮着每一个孩子的内心世界。每当有孩子因为病痛而哭闹不安,她总是第一时间出现在他们身边,用她特有的温柔和耐心,轻轻安抚着他们脆弱的心灵。
作为急诊路上的“先锋”、儿科门诊里的“暖阳”,牛治霞总是面带微笑,耐心地解答患者的每一个问题,细心地落实每一项护理工作。她说:患者的健康就是她在平凡工作岗位上的价值。
大板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公共卫生科护士杨海燕
确保每一名儿童都能得到免疫保护
1997年,杨海燕护理学专科毕业后进入小哨卫生院,成为一名护士,开始了她的医疗工作生涯。在小哨卫生院工作的18年间,她用专业的知识和技能,为内、外、儿、妇各科的患者提供了无微不至的关怀。
2015年,杨海燕调到大板桥中心卫生院(大板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前身)从事防疫工作。面对新挑战,她没有退缩,而是积极投入到新的工作中。她跑遍了大板桥街道的每个村落,向群众普及健康理念和知识,培养大家的自我防病保健意识。
当记者见到杨海燕时,她正全神贯注地在疫苗接种的工作岗位上忙碌,眼神中透露着坚定与专注,每一个动作都显得娴熟和专业。
“在疫苗接种工作中,需要保持高度的专业性和责任心,确保每一名儿童都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免疫保护。”杨海燕说,由于部分家长对预防接种知识缺乏了解,同时出于对孩子的疼爱,在孩子接种疫苗时会出现不满或焦躁情绪,这就需要工作人员耐心地向家长解释并安抚他们的情绪,争取他们的理解。
用情工作,用心服务,这是杨海燕对自己的要求,她说:“医疗工作不仅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项使命。我要尽我所能,为每一位患者提供最优质的医疗服务,让他们感受到家的温暖和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