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回乡创业逐梦乡村振兴大舞台

青堂餐馆后厨正准备顾客预定的饭菜。 本报记者 万旭 摄

周昊给山庄里盛开的绣球花浇水。 本报记者 张三亚 摄

本报记者 张三亚 舒珺珩

近年来,随着滇中新区的快速发展,乡村振兴的热潮滚滚涌动,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出务工人员,他们从喧嚣的城市归来“扎根泥土”,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和开阔的眼界,让家乡变得更加“现代”。

新农人的乡土情怀

近年来,随着长水街道花菁社区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外出打工的年轻人纷纷返乡投入到乡村振兴浪潮中。据严家庄村民小组长胡平介绍,总人口383人的严家庄村小组,如今至少有三分之二的人选择回乡务工,有想法的年轻人利用自家的老房子改建成民宿创业。

昆明青堂餐饮管理有限公司的董事长薛贵宝,是回乡创业的青年代表之一。2015年,薛贵宝锚定村里旅游业蓬勃发展的势头,以乡愁为主线,把青堂的主题包间设置为当年知青大队的名字。“当老知青们走进青堂,仿佛又回到了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薛贵宝说,在暑期旺季,可容纳500多人同时就餐的青堂,每天甚至要多次“翻桌”。

今年,小哨街道中队龙社区秦阳平家的20亩樱桃红了,来果园里采摘樱桃的游客络绎不绝。秦阳平说:“根本不够卖,下一步还将拓展种植面积。”

“几乎没有一丁点儿犹豫就答应了下来。”“95后”卢燕只因朋友的一个电话,邀请她回家乡大板桥街道西冲社区花系夭民族餐厅担任经理,她便爽快地答应了。大学毕业后在昆明市区工作的卢燕,家乡的变化改变了她儿时“向往大城市,想去更远地方”的梦想。

卢燕在餐厅菜品的创新上下足了功夫,“餐厅的招牌菜,也就是我们彝族撒梅支系的经典菜系——八大碗、撒梅鸡、带皮黄牛肉等。”卢燕按照自己的理解实践菜品创新:传统炸春卷完成后,配上能激发肉质香气的酸甜蘸料和可以解腻的生菜卷,成了餐厅大受欢迎的招牌菜。“还将在今年火把节策划丰富的彝族文化活动吸引更多人来西冲社区。”

回乡创业大有可为

皓澜山庄的葡萄架上挂着绿油油尚未成熟的葡萄,采摘杨梅的乡间小道两旁的绣球花迎风怒放。客人们在二楼休闲厅用餐品茶聊天,微风拂面,不时飘来清新的果香。

2018年,周昊从长春工程学院毕业后,回到家乡安宁市草铺街道菁木林村和姐姐周岚一起利用自家的院子创办农家乐。2019年,占地约50亩的安宁皓澜山庄开门迎客。“每个月都有游客入住。”周昊说,“有几位老人连续两年的夏天都来山上住,他们说,这里是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的好地方。”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回乡创业的新农人与父辈相比,对电商、直播、视频等创新模式较为敏感,更擅长挖掘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新机遇。

记者在采访中碰巧遇到杨丽敏和朋友从昆明驱车专程来安宁皓澜山庄度假,“这里是个大氧吧,离昆明不远,环境不错。”杨丽敏告诉记者,他们是被朋友圈的皓澜山庄图片吸引,依导航指引来的。“来这里吃农家饭,吹风聊天、摘樱桃、摘杨梅,释放一下压力。”

“好香,就是家乡菜那种独有的香。”杨丽敏一行4人坐下不到5分钟,香猪腊肉拼盘、炖土鸡、炒土豆丝、清煮小瓜豆角已端上桌。杨丽敏告诉记者,昨天就跟周岚联系好了。“都饿了吧?赶紧吃,不够告诉我再加。”“够了够了。”“不告诉我就是嫌弃我的厨艺哟!”周岚忙着招呼顾客还开起了玩笑。

周昊介绍,自山庄运营6年来,一直坚持走“原生态”路线,自家养的土鸡、巴马香猪,自家酿的玉米酒等都能满足顾客来乡间寻找“原生态”的需求,樱桃、杨梅、梨、桃子、李子等种类丰富的水果也极大地满足游客的采摘乐趣,到后山捡菌子也极受游客青睐。周昊介绍,预计11月将种植100亩食用玫瑰,还将带领村民种植80亩万寿菊及开展村房短住项目。“希望我们村越来越美,未来的发展空间很大,对我们年轻人来说,回乡创业大有可为。”

  • 嵩明:博物馆进校园 让文物“活”起来

  • 滇中新区开展防灾减灾宣传活动

  • 回乡创业逐梦乡村振兴大舞台

  • 新区:“税惠+服务”护航就业创业

  • 嵩明县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中心揭牌

  • 空港投资集团开展防汛应急演练

  • 滇中新区计量科普进校园

  • 安宁举行文化和旅游宣传推介会

  • 祥鹏航空1人获评民航重大运输工作先进个人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