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企业看活力
8000多平方米的进港分拨车间内,几乎覆盖整个厂房的全自动分拣设备高速运转,包裹源源不断地从卸车口进入分拣流水线,经智能自动化“梳理”,归集到不同区域的“网格”,再由物流车分送到全省各地……这是近日记者在云南圆通速递有限公司昆明转运中心看到的繁忙场景。
2019年8月,云南圆通速递有限公司落户滇中新区,建设昆明转运中心。该中心占地184亩,建有8000多平方米的进港分拨车间、11000多平方米的出港分拨车间、电商直播仓储车间等,目前平均日处理包裹约220万件。进港包括鞋服、日用品、电子产品等,出港主要是水果、咖啡、鲜花饼等各类农副产品。
进港分拨车间内,全自动分拣设备有4套:2套分拣大包裹,主要有家电、家居用品、纸巾、大米、食品等;2套分拣小包裹,包括鞋类、服饰、日用品等。其中,小包裹数量约占90%。
记者采访时,进港分拨车间周围有60多辆大大小小的物流车在同时装卸货物。载重25吨左右的大型集装箱货车把包裹卸下,工人把包裹卸上DWS分拣设备,经扫描面单读取路由信息,包裹便分别顺着17条自动化流水线行进。沿途的机械臂会根据路由信息把包裹分别“弹”到下一层相交叉的9条流水线上,实现智能“梳理”归集。对小包裹而言,其间还要“上到三楼”,经过另外2套流水线设备进行二次拆包分解后,才能实现“梳理”归集。
记者跟随其中一条流水线走到最后,发现这些包裹都是“F”码开头,对应到新亚洲、丰宁、滇池路、同德、东风、云纺等20多个网格,通过人工分拣归集到“要去的区域”。网格外,中小型物流车把属于同一区域的包裹装上车,运往该区域网点,经再次分发后,快递小哥便会把它们送到消费者手上。
“进港环节是需要工人最多的地方,白班、夜班各需工人约240人。”昆明及云南中心分拨经理周欢介绍,5月29日当天,交叉带分拣环节中,经手包裹最多的一名工人共完成16888件。
目前,云南圆通速递有限公司设有昆明、滇西两个大型转运中心,全省共有169个网点、2573个自有营业门店,乡镇网点覆盖率达96%,从业人员有7700余人,日处理快递量约占全省的15%。今年以来,业务量已达到5910.88万件,同比增长11.25%。
如此高的分拣量如何确保准确率?周欢告诉记者,依托大数据、智慧云等现代科技,我们有许多系统性工具如“驾驶舱”“网点管家”“运盟系统”等,能做到全流程可视可控,较好地控制失误率。
2023年8月,云南圆通速递有限公司实现党组织关系属地化管理,目前归滇中新区两新组织党委管理。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加大在滇中新区的战略投资,计划投资5亿元建设“圆通速递云南区域管理总部基地”,目前已投资3.7亿元。此外,已投入20余万元专项资金建设完善场地安全设施设备,昆明转运中心被总部评定为一级中心,“切实当好‘美好生活的创造者、守护者’,为滇中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本报记者 吴霄 喻劲猛 周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