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中国民用航空西南地区空中交通管理局云南分局获悉,日前,由民航云南空管分局青年人才周其永等工作人员研发的“便携式智慧气象监测仪”已完成第4代产品研制工作,并在分局内部、中国民用航空新疆空中交通管理局阿克苏空管站、中国民用航空西南地区空中交通管理局贵州分局气象台等地进行测试应用。该仪器能实现瞬时、2分钟、10分钟不同时段的平均风向、风速数据的监测显示,实现气压原始数据监测及场压和修正海压的计算等,可作为自动气象观测系统维护维修和故障排查的辅助测试设备。
从2022年开始,民航云南空管分局制订人才培养方案“三鹰计划”,通过 “雏鹰—青年人才”“翔鹰—管理人才”“精鹰—技术人才”选拔和培养不同年龄段的技术型人才和管理型人才,仅2022年当年就收到了41个课题申报。2022至2023年,选拔入库的21个课题成果全部进入试运行阶段,并于今年继续进行研发升级。
民航云南空管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所有课题都源于一线,如硬件设备国产化、软件设备研发替代国外技术、优化工作流程等,“通过科技、人才协同发展推动形成新质生产力。”
据介绍,过去,分局机房环境和设备状态监控等主要依赖人员巡视、电话通报。边远台站飞入设备机房和动力机房相距较远,信息传递效率不高,传输设备成本高成为信息监管的难点痛点。曾在边远台站有着8年工作经验的刘云鹏和同事陆昶宇共同研发“智慧台站边缘物联网关”,“通过远距离无线电方式集中采集边远台站及周边监控传感数据,对数据进行聚合和预处理,并完成边缘计算,让技术人员及时了解台站机房环境、安防、温湿度、水浸和地质灾害等情况。发现需处理情况后,技术人员可用4G电话卡、连接无线网、插入有线网线等方式实现远程操控。”刘云鹏说,目前,该项目已获国家专利证书、软件著作权和硬件产品1项,将尽快投用。
通过鼓励和引导人才创新、专利申请,民航云南空管分局所拥有的人才优势正不断累积转化为新质生产力。
本报记者 舒珺珩 通讯员 宋振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