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雏菊、玫瑰、炮仗花、蟹脚兰,爬满墙的蔷薇,摆放错落有致的多肉……被村民谢恒芬微信朋友圈晒出的自家小院美景所吸引,安宁市草铺街道邵九村党总支书记张丽芳带领工作人员实地参观,“真没想到我们村有那么美丽、干净的院子,真像个小花园。”谢恒芬家在邵九村党总支“一优两好四示范”户评选中,连续两年被评为环境卫生示范户。
近年来,草铺街道邵九村党总支在“绿美乡村”建设中坚持党建引领,因地施策,在改善基础设施上下功夫,在改变村民卫生习惯、提高生活品质上做文章,通过“绿美乡村”建设让乡村“各美其美”。
人居环境更舒适
走进“环境卫生示范户”谢恒芬家,只见院子围墙角栽种的红色、黄色老桩玫瑰正迎风盛放,旁边依次栽种着樱桃树、杨梅树、李子树,还有层层叠叠沿墙角摆放的各种长势良好的绿植:比头还大的绣球花、一连串的粉色灯笼花、形态各异的仙人球……谢恒芬告诉记者,她家2018年盖新楼房,特意用整个大院子种花,“我就喜欢花,空闲时间都在捣鼓这些花草。每年种几盆,到现在就多起来啦。”
和谢恒芬家同样被评为“环境卫生示范户”“屋里屋外都很整洁”的村民张正明告诉记者,过去的村里环境跟现在有天壤之别,“过去污水横流。我家房子也老,门前晴天是灰、雨天是泥,哪里有心情栽花种树呢?”张正明笑着说,现在村里的路修好了,还有专人打扫,垃圾也有专人清运,环境大变样了。“我们现在住在楼房里,自家的环境卫生肯定是越整越好。”
近年来,邵九村党总支立足村庄发展实际,以支部为单位,摸清各村山水、树木、道路、设施、产业等现状,科学谋划“一村一景”“一村一韵”蓝图。坚持党建引领,将环境卫生保护细则纳入村规民约中,建立奖惩机制,形成共建共管共护共享的常态机制。健全“我为群众办实事”长效机制,建立党员包保责任体系,并纳入“党员为民办事清单”。
持续提升基础设施建设,安装100余盏太阳能路灯,修缮美化文物武庙、大寺、深恒桥,建设村民娱乐小广场等。完成户厕改造400余座、公厕9座。全面完成4个村小组排水管网改造。打造箐木林村小组3公里长樱花大道,扮靓村庄“颜值”。
依托“线上+线下”宣传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绿美乡村建设,让党员群众意识由“要我干”向“我要干”转变。开展“小菜园”“小花园”建设,让村民自家小院变“美丽庭院”。选树一批“绿美庭院”“环境卫生”示范户等典型,“2023年,邵九村评选表彰了健康家庭3户、绿美家庭33户、‘一优两好四示范’39户。”张丽芳说。
邵九香菇上市了
“邵九村村委会集体经济合作社的小香菇大量上市了,价格从优。”这是张丽芳微信朋友圈的置顶信息。记者在邵九村菌菇种植基地看到,一排排菌棒整齐摆放在菌架上,浓郁的菌香扑鼻而来。10多名志愿者穿梭在大棚内,小心翼翼地摘下一朵朵肉质紧实的香菇,放入塑料筐码好,再由专人搬运、装车。
如何让集体账户上的资金保值增值,邵九村“两委”班子下了功夫。张丽芳介绍,村“两委”班子先后前往昆明市西山区谷律社区、普洱市景东县,考察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并结合邵九村生态、区位等优势认真研讨,采取“党总支+合作社+农户”模式,自筹资金38.5万元,申请中央扶持资金70万元,创建32.54亩菌菇种植基地,并于2023年5月完成土地平整、水电路配套以及生产用棚等基础设施建设。
“邵九村今年种了12000棒菌棒,每根菌棒能产香菇0.8公斤左右,目前鲜香菇1公斤可以卖到20元,经济效益十分可观。”张丽芳介绍,邵九村已投入生产的香菇种植大棚有两个,进入采摘期后有4至6个月的产出,预计可采收小香菇9000公斤左右。“今年村里将建成17个菌菇种植大棚陆续投入生产,预计今年可采收香菇18000公斤左右,销售收入约40万元。”张丽芳说,“香菇的销售刚刚起步,主要发往昆明木水花野生菌交易市场。我们还通过朋友圈、抖音、视频号等发布信息,慕名前来购买的安宁市民也不少。”
下一步,邵九村还将通过菌菇项目辐射带动周边群众规模化发展,进一步壮大集体经济,助力乡村经济的发展。
本报记者 张三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