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社区看变化
9月20日下午,记者来到滇中新区大板桥街道长水社区张家坡居民小组,种植户杨景和父母一家三口正在阳光强烈的猕猴桃园采摘成熟的果子,“大板桥街道农贸市场的商家预订了100多公斤,傍晚要送货。”杨景告诉记者。
每年9至10月,正是张家坡居民小组的猕猴桃收获季节。1988年,云南省农科院扶持长水社区农户连片种植水果,张家坡居民小组的有机猕猴桃逐渐远近闻名。“我家种了6亩多。这里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果子更甜。从藤架上摘下来直接通过顺丰快递发往北京、上海、天津、广州等地。大果(50至70克)可以卖到30元/公斤,年收入在4万元左右。”杨景说。
长水社区副主任高艳波告诉记者,张家坡居民小组有217户673人,居民收入主要来自种植业和养殖业,仅猕猴桃种植面积约为200亩,品种包括“蓝宝石”“黄金果1号”等,“分早熟和晚熟品种。每年都有农户试种新品种,种猕猴桃的经济收入要高于种苞谷、洋芋、豌豆。”
“投资比较大。我们是有机种植,使用羊粪、牛粪等。每亩施用的农家肥要在1至2吨,果子才能长得好。”杨景说,他从2021年开始逐步更新猕猴桃品种,“从陕西周至县引进,试种了5亩‘瑞玉’、1亩‘翠玉’。这两个新品种抗病能力强,出产稳定。”
记者在张家坡居民小组另外一户种植户徐东的果园里看到,成熟的猕猴桃在藤蔓上三两个靠在一起,果子虽然不像超市里常见的进口品种那么大,但外观光滑、饱满可爱。“我家种植的品种是‘红十二’,种了8亩。果香气比较足,口感酸甜细腻。”徐东说,“比很多地方的猕猴桃更甜更香、更受欢迎。”
目前,空港经济区市政供水项目正在张家坡居民小组进行建设,预计明年1月底可以通水。“现在使用的是水冲水库的水。市政供水项目通水以后,不论是居民用水,还是猕猴桃开花季节的灌溉,都更有保障。”高艳波说。
本报记者 马逢萃通讯员 那燕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