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隆湖周围的成都科学城,创新热潮正在各实验室持续涌动;成都科创生态岛众多成果转化政策“工具包”正推动更多科技成果从“试验室”走向“生产线”……近日,“循新出发 向新而行——聚焦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国家级新区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献礼”全媒体联动活动报道西部采访团来到天府新区。
近年来,四川天府新区坚定扛起服务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战略使命,持续加强科技创新特别是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使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成果竞相涌现,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
位于兴隆湖东岸的成都科创生态岛是成都创新成果展示的重要平台,具有“创新要素聚合、创新转化服务、创新成果展示、新兴产业育成、社区生活服务”5大功能,正着力打造“聚、服、展、孵”于一体的综合性科技创新成果转化聚集区。
当天,西部报道团参观了成都科创生态岛1号馆,馆中展出的165余项围绕前沿科技和未来产业的科技产品直观展现成都科技创新领域最新的落地成果。1号馆还是成都科创生态岛创新转化服务区首个建成投运的综合性科技服务载体,首批导入成都市各类轮值驻场及线上科技服务机构80余家,提供29个服务板块近100项服务事项,重点承载创新资源链接、技术服务转移、创新成果展示、投融资对接等多项专业服务功能。
据悉,天府新区正着力解决科技成果就地就近转化的难点堵点,系统构建起“专项政策+工作专班+转化基地”体系架构,力争促进更多成果就地就近变成产品、形成产业。
在保障科技成果落地方面,天府新区正按照“一院一基地”模式加快推进西工大、北理工成果转化基地建设,推动校地成果从“泛孵化”向“精孵化”转变,目前已有13个高能级成果转化项目(团队)在新区孵化落地。
记者又来到成都科学城核心区域的天齐锂业有限公司全球研发中心暨新能源产业投资总部。据悉,天齐锂业是国内最大的锂电新能源核心材料供应商、锂行业中技术领先、综合竞争力较强的龙头企业,也是全球最大的矿石提锂生产商。该企业牵头制定了电池级碳酸锂、电池级无水氯化锂、锂辉石精矿行业标准,参与制定了工业碳酸锂和电池级单水氢氧化锂国家标准,以锂辉石为原料生产电池级碳酸锂和电池级无水氯化锂工艺技艺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一幕幕新图景的背后,是天府新区一场奔赴高质量发展高地、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积蓄未来发展新势能的接力赛。天府新区正以平台优势赋能开放经济,以技术转移牵手全球伙伴,以产业合作扩大对外交往,越山海、逐浪而行,从内陆开放经济高地驶出“新航迹”。本报记者 张三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