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4日12时,云南彤宁生物制药技术有限公司的研究员杨耘瀚带着笑容走出会议室。原来,他撰写的一周总结报告赢得了部门主管和同事们的一致称赞。
此时,正是彤宁生物研发新款重组蛋白疫苗的第151天。身为研发中心纯化部门的研究员,杨耘瀚的工作台前,始终整齐摆放着一本本工作记录本。午休时,杨耘瀚一边整理笔记一边说:“研发疫苗,就得坚定信心,按照既定方向稳步更新、优化,直至实现目标。”这位来自云南大学的应届毕业生,入职半年就成功实现了从学生到研究员的转变。
2024年7月,站在逐梦新起点的杨耘瀚入职不久便申请到了滇中新区“云雁居”人才公寓的住房。“从个人申请、公司上报,到现场选房,很短的时间就搬进了50平方米的新家。”杨耘瀚回忆道。入住公寓后,贴心的配套服务,餐饮、健身等一应俱全,还有座谈沙龙、交友联谊、文艺晚会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让他心里暖暖的,而且骑车只需七八分钟就能到公司,十分便利。“研究工作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云雁居’不仅是我的家,更是我快速融入新区、安心工作的桥梁。”他感慨地说。
在工作与生活的交织中,杨耘瀚不断刻画着自己的蜕变轨迹。“2月17日召开的民营企业座谈会释放出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信号,让我更加坚定了投身民营企业的决心。未来我要为创新型产品研发贡献自己更多的力量。”杨耘瀚表示,在创新进程中,不同企业各有特点,而彤宁生物有着独特的灵活性和创新能力。从试验、生产到研究报告全程参与,公司给予了他众多成长机会。如今,企业迎来高质量发展的新契机,也为他自身的发展开拓了更广阔的空间。
本报记者 周凡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