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 闻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滇中漫谈

让“家门口的老年大学”多起来

刘晓婕

近日,嵩明县老年大学春季学期开学,开设书画、声乐等46个教学班,同时,还将整合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等资源,办好“家门口的老年大学”,既满足了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也破解了老年大学一位难求的困局。该县公交公司还特别开通2条“老年大学专线公交”,方便老年人上学。在老年人不断追求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当下,嵩明此举值得倡导和推广。

近年来,多地老年大学出现了一名难报、一位难求的现象。在农村,许多老年人的晚年生活相对单调,尤其是留守老人,不同程度地存在精神空虚、生活寂寞的现象。由此来看,与时俱进丰富老年大学课程设置、在城乡开办“家门口的老年大学”无疑是积极应对老龄化的有效实践,是对众多城乡老年人的关怀和引领。

办好老年大学,要广泛了解当地老年人的精神需求。根据需求合理设置课程,既要有广受欢迎的绘画、舞蹈、书法、声乐等传统课程,也要与时俱进,融入AI、金融、保险等与时代发展紧密相关的内容,为老年人提供更高质量的教育资源。这样,老年教育资源才能顺应时代的发展,满足老年人的差异化需求。同时,还要兼顾地区、城乡文化差异,力争让每一位老年学员都可以在老年大学发展爱好、陶冶情操、学有所乐。

老年大学教师多为老年群体,一些新专业、新领域鲜有涉足,如果将教师范围固化,就很难开设一些与时俱进的新课程,因此需要不断优化师资。如人工智能学习,就更适合邀请专门从事此行业的年轻人来担任老师,他们不但有理论基础更有实践经验,更容易让老年受众听懂学会。

要整合社会资源拓宽办学渠道。当前,老年大学多以政府办学为主,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多元化发展,可以考虑引入社会力量,多渠道、多形式发展老年教育,从而激发办学主体的积极性和办学活力。同时,应借助网络力量,开设网课,以线上线下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让行动不便的老年学员在家就能享受优质教育资源。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作为人生教育的“最后一公里”,老年教育不仅是教育工程,更是民生工程,关系到老年人生活质量的提高,更关乎千家万户的切实利益,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进来,使“家门口的老年大学”越办越红火,真正成为城乡老年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幸福港湾。

  • 开足马力忙生产 冲刺首季“开门红”

  • 乘风起势强根基

  • 全省首批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编码在滇中新区发放

  • 新区领导检查昆明长水国际机场改扩建项目安全生产工作

  • 山东大学云南研究院推进“智力支持”工作走深走实

  • 新区开展《安全生产法》培训

  • 新区打造“周末经济”新名片

  • 让“家门口的老年大学”多起来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