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头 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紧扣“一点一极两区”战略定位,抢抓发展机遇——

滇中新区发展加力提速

本报记者 喻劲猛

近年来,云南滇中新区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战略,紧扣“一点一极两区”战略定位,抢抓云南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以及同周边国家互联互通国际大通道建设的历史机遇,依托昆明长水国际机场航空辐射优势和中老铁路“黄金大通道”,推进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全面加快中国式现代化新区实践步伐。

融入新格局

奋力推进高质量发展

以昆明长水国际机场为圆心,以5小时航空距离为半径画一个圈,圈内是覆盖中国和南亚东南亚等地区近30亿人口的巨大市场。

随着共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新一轮产业转移、沿边开放等的加速实施,昆明长水国际机场改扩建工程加快推进,中老铁路开通运营,昆明托管磨憨共建国际口岸城市,以及新区全面托管昆明综合保税区空港片区等发展机遇交汇叠加,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资源要素正加速向滇中新区聚集。独特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开放优势,为滇中新区更好地统筹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履行好战略使命放大了窗口效应、提供了平台支撑。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支持滇中新区加快发展决策部署,依据省委书记王宁领题调研形成的《加快滇中新区高质量发展调研报告》,2023年10月,昆明市印发《关于加快滇中新区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大力实施“八大行动”,实现“三步走”目标,奋力将滇中新区打造成为全省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到2035年基本建成产业高端、绿色低碳、智慧宜居的现代化新城。

政策叠加效应逐步显现,政策红利加快释放,为滇中新区推改革、扩开放,谋创新、求突破,优体制、强队伍提供了政策依据和有力支持。

近年来,按照省委、省政府“滇中新区要努力成为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在云南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带好头”要求,滇中新区坚持“大抓产业、主攻工业”,持续推进“产业强区”战略,聚集发展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材料、航空产业等新兴产业,力促传统产业高端化、高新产业规模化、优势产业集群化,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2024年,滇中新区直管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00.33亿元,同比增长12%,连续两年实现两位数增长,排名全市第一,对全市经济增速的贡献达7.2%。

抢抓新机遇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近年来,滇中新区深入贯彻落实交通强国建设和国家创新发展战略,围绕“着力打造全省新质生产力发展样板”,以交通强国试点、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等建设任务为抓手,全力争先发展,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

新区着力推进未来交通科学城建设,成功引入山东大学云南研究院、昆明理工大学未来交通创新研究院、赛迪科创中心等一批新型研发机构,打造昆明市智能网联汽车第三方管理平台、云南省低空经济和无人机技术创新中心等产学研用一体化平台,加快推进空天智行小镇建设,以研发机构和平台的聚集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蓄势赋能。

今年3月,全省首个智能网联汽车监管平台在滇中新区上线,在全省率先开放22公里测试道路开展L4级自动驾驶技术测试,发放全省首批道路测试编码205张。新区与云内动力、白犀牛智达科技、九识科技等重点企业合作,形成涵盖算法研发、车路协同、场景运营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条,并加快推进“车路云一体化”系列项目,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同时,滇中新区围绕中央、省、市一系列关于低空经济的部署安排,抢抓新赛道带来的新机遇,精心谋划布局低空经济等未来交通产业,加快培育低空经济产业生态,打造低空经济总部聚集区,为新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目前,云南滇中新区低空科技研究院已揭牌运营,云南省低空经济和无人机技术创新中心项目已获云南省科学技术厅立项批复,引进了轻型航空发动机制造、中型无人机研发生产、低空经济智能制造3个低空经济产业项目,有望搭建云南省低空产业新质生产力的孵化平台,打造面向南亚东南亚的低空技术辐射中心。

如今,身处滇中新区,用VR手柄可以控制无人机在滇池上空自由飞行,通过无人机360度全景摄像头和VR眼镜重构视觉体验,就可以俯瞰高原明珠的美景。

“我们的愿景是能够赋能智能城市建设,创造城市治理新生态。”滇中产业发展集团低空研发与应用专班副组长、高级工程师刘宇辉说,该集团自2024年7月开始布局智慧城市“一网统飞”项目以来,在嵩明县部署一套无人机,已自主完成平台V1.0版本开发并训练AI识图率超85%的算法30余个。

面对发展机遇,云南沪滇低空综合服务有限公司作为吉利旗下傲视无人机和沃飞长空的云南地区战略合作伙伴,已经在滇中新区落地生根。该公司副总经理赵萍表示,基于多方因素考虑,公司已和昆明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等达成校企合作,共同探索云南低空经济应用场景。

营造新环境

坚定企业发展信心

近年来,滇中新区深入贯彻落实“着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与企业共赢发展”要求,持续深入开展“焕发新气象 展现新作为”思想解放大讨论,深入实施“百件实事比作为 百舸争流建新功”双百行动,新区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新区党工委、管委会领导带头到项目工地和企业生产一线实地调研走访,现场为项目建设和企业运营排忧解难,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当好企业的“店小二”“服务员”。

2024年,新区创新实施驻企特派员挂钩联系企业机制,选派219名驻企特派员,挂钩联系133户“四上”、131户“准四上”企业和78个重点项目,开展“一对一”上门服务。全年赴企服务3000余次,为新区企业解决用工、办证、销售、融资、扩产等急难愁盼问题207个,企业满意度100%,收到各方面感谢信36封。

同时,新区持续开展“局长坐诊接诉”服务活动,4期活动累计为15家企业解决17个发展难题。各部门常态化上门“问诊”,服务园区企业项目631次,解决问题919个。新区还实施“营商环境会客厅”“一把手走流程”“企业接待日”等机制,推动惠企政策直达快享、惠企服务全力靠前,通过解决“一件事”,推动解决“一类事”,以最大力度、最大诚意、最实举措为企业办实事解难题,助力企业在不断发展中坚定信心、攻坚克难,共同推动新区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

营商环境优化带来的是经济数字的变化。2024年,滇中新区新引入产业项目36个,协议投资总额117.97亿元。截至2024年底,新区直管区经营主体达23054户,同比增长13.73%。

今年以来,滇中新区举办2025迎新春政企恳谈会,发布“2025年滇中新区10件惠企实事”清单,多个部门联合开展“行政审批进园区,政务服务零距离”上门服务活动,聚力打造经营主体“放心”的投资市场环境、“安心”的建设生产环境、“省心”的办事政务环境、“舒心”的发展经营环境,聚力擦亮“滇中服务”营商环境品牌,不断提振企业发展信心。

到滇中新区投资兴业的多位企业家表示,新区发展与国家战略高度契合,拥有政策、区位、资源多重优势,主导产业加速聚集,未来产业蓄势待发,再加上一流的营商环境,真正成为了“开放合作的高地、投资兴业的沃土”。

“新区的发展成就极大地提振了企业的发展信心。”云南彤宁生物制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寸韡说,2025年将进一步抢抓机遇、加快发展,为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贡献力量。

  • 数字赋能昆明长水国际机场改扩建工程建设

  • 报头

  • 我省首条“市场+商圈”城市低空配送航线开通运营

  • 滇中新区发展加力提速

  • 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为全市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 滇中新区税务局启动第34个全国税收宣传月

  • 昆明入选首批国家车网互动规模化应用试点城市

  • 导 读

  • 云南石化入选炼油行业节能降碳典型案例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