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雨时节,云南各地春茶纷纷上市。在云南茶臻号茶业科技有限公司的多个茶园里,工作人员轻点手机,可视化溯源系统中每一株茶树的生长状态都清晰可见,镜头切换到初制所,工人们有条不紊地将鲜叶铺开进行晾晒,在精制茶厂,工人们将筛选好的茶叶进行揉捻……全流程透明化的管理不仅让企业实现科学采摘,更让客商通过云端“见证”茶叶从枝头到成品的全程蜕变。
“通过监视系统,工作人员能准确知道哪棵茶树可以开始采摘了。”该公司董事长兰竣翔介绍,这套自主研发的系统已成为智慧茶园管理的第一步。
茶园旁,白色的小型气象站上风车随风转动,实时监测风向、风力、降雨量及土壤数据。“不同海拔、温湿度下,茶叶内含物质差异显著。”兰竣翔表示,气象站收集的环境数据可用于分析茶叶口感与生长环境的关联,同时为病虫害预警提供科学依据。
科技同样运用在茶叶仓储环节。在位于滇中新区的仓储间中,温度测试仪取代传统人工监测,通过电子监控系统智能调节仓内温度及湿度环境,避免频繁开关仓门导致的香气串味问题。
科技创新赋能,让茶叶从自由生长到有“基”可循。2023年,茶臻号与兰州天闰尚检医学检验实验室中心共建普洱茶产业实验基地,与深圳华大基因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开展茶叶分子生物研究。截至目前,团队已完成临沧、普洱等公司4个产区,包括冰岛、昔归等50余个品种的基因测序。“未来,我们将持续完成云南超3000个茶叶品种的基因图谱绘制,为茶叶的选育和品种改良提供科学依据。”兰竣翔说。
“茶叶+食品”正在成为茶产业科技发展的新方向。茶臻号研发的茶叶过桥米线和茶叶火锅即将于今年内上市。“茶叶米线是将茶叶内含物质融入米线,在保留米线本身软糯口感的基础上,茶叶香气融入其中,更显爽口。茶叶火锅则是将茶叶用做汤底,让涮出来的食物保留更多原始风味的同时,改变过去高油脂、高嘌呤的吃火锅方式,实现味觉与健康的双重创新。目前,茶叶火锅已在部分经销商处试营业,收获了消费者‘鲜爽回甘’的好评。”兰竣翔介绍。
古老的茶叶与现代科技的“双向奔赴”,正在为茶产业的发展打造更多新的可能。正如兰竣翔正在做的“茶叶+食品”或是未来的“茶叶+中药”,茶叶将以科技为桥梁,不断突破传统,以更年轻、更智慧的姿态,走向人们的生活。
本报记者 舒珺珩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