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航空公司低碳转型的浪潮中,昆明航空有限公司交出绿色发展答卷:2022年,昆明航空节约APU(辅助动力设备)使用电源时长0.86万个小时;2024年,节约时长约1.8万个小时;2025年,目标节约时长2万个小时……一组组亮眼数据的背后,每年为昆明航空节约了超过30%的APU运行成本,包括减少燃油消耗、降低碳排放量及增加APU在翼时长。
成绩来源于2021年昆明航空维修第三党支部确立的党建主题“降低地面维护期间APU使用时长”的实施。
在地面停港的飞机发动机处于关闭状态下,APU可为飞机提供供电与空调等辅助动力服务。开启APU后,会产生航油消耗,产生达到105分贝的噪声,同时产生大量的碳氢化合物、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排放物。昆航维修第三党支部书记刘可算了一笔“绿色账”,每开启APU1小时的运营成本约为1000元。“如果飞机在地面维护期间用地面电源或者廊桥电源替代APU,可大大降低污染及提升APU的在翼时长。经测算,桥载设备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仅是APU的23%,减排率可达77%。同时,通过电能驱动,桥载设备在使用过程中不会产生污染。以每架飞机地面维护期间节约1.8小时计算APU使用时长可比之前延长约410天。”
然而,实施初期阻力重重。“停港时间紧张,维修检查工作本就争分夺秒,多一道换电工序会不会影响效率?”面对来自一线的质疑,支部率先设立党员带头示范换电操作的“党员先锋岗”。数据打消了大家的疑虑:2021至2022年,累计节省燃油85万千克,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3万千克,节约成本超800万元。
要真正全方位达到减排与增效,除了“人工实践”,“智慧监管”也必不可少。
在维修控制中心,工程师刘金树打开KAMS(昆明航空自主研发的信息监管系统)软件,页面上每架飞机地面维护期间APU使用时长与上个月对比数据清晰可见。“系统上定期统计地面执行维护工作时间APU使用超过3小时的情况,我们与维修控制中心一同分析超过3小时的详细原因,进而制定并细化后续管控措施。”刘可说。“数据不仅是‘监控器’,更是‘指挥棒’。我们通过科学管控流程的构建与优化,使得工作流程更加成熟,形成用‘数据说话、靠流程监管’的精细化运维模式。”
从“党员带头攻坚”到“全员绿色共识”,昆明航空维修第三党支部把党建与业务相融合的探索,为机场、民航事业的绿色发展贡献了力量。“2025年的目标是节约2万个小时,未来,这个数据还将持续上升。”刘可信心满满。
本报记者 舒珺珩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