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总,最近新区出台了一项贷款贴息政策,你们符合支持范围……”“下午有几家企业要了解新政策,邀请您一起过来。”近日,滇中新区“昆易贷·滇兴惠企通”银行贷款贴息政策发布,“五一”假期刚过,入驻新区的金融特派员开始奔走于一线,以“金融顾问”的身份为相关企业提供精准服务。
从企业走访、项目调研、企业融资需求对接到贴息政策条例解读,他们用高素质专业化能力为企业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撑,让“金融活水”引入各个领域,为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赋能。
截至目前,来自中国人民银行云南省分行的金融特派员黄春超,工作日志上记录了近千家企业的金融服务需求对接情况。“要为企业提供精准实用的金融服务,关键在于一线走访。”黄春超说,自去年10月入驻新区以来,32位云南省金融特派员入园区、进企业,主动化身政策宣传员、金融服务员、企业参谋助手。几个月的时间,大家围绕新区“四上”“准四上”“重点项目”企业、“税收AB级企业”“外贸企业”等,上门服务200余户次、电话服务近800户次。摸排市场主体融资需求,新增授信近20亿元,新增投放贷款超6亿元,有效支持企业生产经营和项目建设,其中投放普惠小微贷款3亿余元。
来自不同金融机构的特派员分为7个小组,入驻新区财政金融局、航空现代服务业发展局、临空先进制造业发展局、滇中科学城管理局等7个部门。在走访中,金融特派员迟钰了解到,新区某重点招商引资项目,因产品特殊、研发投入大周期长,出现融资困难情况。随后,迟钰与来自云南农信社的特派员对接,为企业畅通了融资渠道。“走访的目的是搭建银企对接桥梁。作为金融顾问,要找准合适的金融资源,高效配置到有需求的企业。”迟钰说,金融机构涉及的服务各有特点,特派员们会及时交换信息,形成资源互补,提升企业贷款可得性和便捷度。在服务实践中,类似的精准服务案例已成为新常态。
着眼长远发展,金融特派员团队开始向“智囊团”升级。到新区后,黄春超和同事深入调研、走访昆明综保区空港片区、跨境电商及外贸企业,所在的“跨境支付调研小组”重新定位为“外贸发展及跨境支付研究小组”。目前,他们正在起草一份关于滇中新区国际贸易的研究报告,结合当前形势,梳理区域总体态势及外贸格局、外贸结构等,为新区国际贸易和跨境支付服务、产业发展提供参考。“金融特派员不仅要做好企业‘金融顾问’、‘政企银’对接人,更要当好新区的‘参谋’。”黄春超说。
本报记者 周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