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全省园区经济工作会议在昆明召开,会议聚焦园区改革创新与提质增效,安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分享了以制度创新和服务效能锻造核心竞争力的生动实践。近年来,安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规上工业总产值从2021年的959亿元跃升至2024年的1750亿元,绝对值连续3年稳居全省各类园区首位,成为“后来居上”的鲜活样本。
安宁高新区深谙“抓园区就是抓经济”的要义,立足磷(锂)矿资源富集与区域协同优势,借力云南绿电资源,精心培育石化、冶金、绿色新能源电池三条千亿级产业链。“我们坚持在巩固有色金属‘老三样’、培育新能源电池‘新三样’中,探索符合云南特征、安宁实际的产业路径。”园区管委会副主任唐志雄介绍。以绿色新能源电池产业为例,园区实现了“从无到有、成型起势”,2024年产值突破117亿元。
聚焦“聚链成群”,安宁高新区创新实施“产业图谱+龙头牵引+链式招商”策略。紧盯链主企业精准发力,成功引入湖南裕能、杉杉科技等头部企业,打造了国内最大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生产基地和全球最大锂电负极材料一体化工厂。围绕“上下游延伸、左右岸协同”,园区绘制招商“鱼骨图”,构建起“丙烯—聚丙烯—BOPP薄膜”“氟硅酸钠—氢氟酸—氟化锂—六氟磷酸锂电解液”等多产业链生态圈。
“好的营商环境就是核心竞争力。”这一理念在安宁高新区被转化为“3个1%工作法”:但凡招商有1%希望,付出100%努力;只要项目有1%需求,提供100%服务;能为企业增1%利润,做出100%工作。同时创新“5D店小二”服务制和“3个1”服务体系。
云南氟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永涛对此深有感触:“‘满意’二字不足以概括,更准确是‘安心’与‘高效’。”他特别提到“安心办”服务场景:“从土地审批到能评环评,‘四证齐发’‘标准地出让’让我们实现‘签约即进场,拿地即开工’。”
云南三鑫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行政人事经理李秋萍则对园区“贴身服务”印象深刻。当企业面临医疗器械出口审批难题时,“园区积极帮我们对接商务局、医保局。”管委会工作人员甚至以“5D店小二”身份驻企工作一个月,连厂区路灯不亮影响员工安全这样的细节都迅速解决,并帮助企业优化绩效管理模式。
近三年,园区累计获批土地14530亩、林地6926亩,工业项目“标准地”出让面积全省第一,达3298.94亩。率先推行电力线路回购,使云南裕能(一期)等电力配套工程建设周期缩短50%以上。成立企业服务中心构建全生命周期服务链,帮助300余家次企业获得信贷174亿元。
栽好梧桐树,自有凤来栖。2022年以来,园区累计引入10亿元以上项目11个,完成省外产业到位资金320亿元。企业“以商招商”效应凸显:云南裕能一期投资60亿元后,再增资80亿元建设二期;云南友日久包装实业有限公司计划“带资引企”打造新材料包装下游产业园。2024年,已投项目增资达60.5亿元。
本报记者 陈熙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