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省上下奋力推进园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节点,安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一份亮眼的成绩单吸引了各方目光——规上工业总产值从2021年的959亿元提升到2024年的1750亿元,绝对值连续三年稳居全省各类园区前列。这个曾经的后发者,正以制度创新和服务效能的全面提升,成为滇中新区乃至全省园区经济建设的领跑者。
立足禀赋 链式招商
资源沃土育出产业森林
安宁高新区崛起的核心密码,在于精准把握了自身资源禀赋与时代产业脉搏的共振点。
“我们始终立足磷(锂)矿资源丰厚、区域产业协同的比较优势,尤其注重用好全省绿电这张王牌。”园区管委会副主任唐志雄介绍,依托资源优势,安宁高新区锚定石化、冶金、绿色新能源电池这3条千亿级产业链,在巩固有色金属传统优势的同时,强势切入新能源电池新赛道,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云南路径”。2024年,园区绿色新能源电池产业产值已达117亿元,实现了从无到有的精彩跨越。
如何让产业蓝图落地生根?链式招商是关键抓手。“坚持‘产业图谱+龙头牵引+链式招商’,我们系统推进产业链‘招大引强’和产业生态‘招全配齐’。”唐志雄介绍道。安宁高新区招商团队瞄准“一块电池”的解剖图来打造产业链条,精准锁定链主企业。正是这种科学态度,引来了正极材料巨头湖南裕能、负极材料龙头杉杉科技,最终建成了国内单体出货量最大的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基地和全球顶尖锂电负极材料一体化工厂。
围绕“上下游延伸、左右岸协同”绘制的招商“鱼骨图”,更让产业生态枝繁叶茂。丙烯到BOPP薄膜、氟硅酸钠到六氟磷酸锂电解液等多条产业链闭环成型。其中,云南云天化股份有限公司与多氟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合资企业云南氟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正是产业链精准布局的生动注脚。云南氟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永涛坦言:“我们看中的正是安宁高新区对新能源材料产业链的清晰规划和强力推动。我们总部将核心技术带到云南,与云天化的资源优势结合,实现了磷肥行业危废——氟硅酸的高值化利用,生产出六氟磷酸锂、电子级氢氟酸等关键材料,填补了产业链关键环节。”新能源链上“拳头产品”锋芒初露,一个生机勃勃的产业生态圈日趋完善。
机制破冰 服务突围
效能革命激活发展动能
在安宁高新区,“服务”被赋予了超越常规的权重,一系列创新机制成为破解发展瓶颈的金钥匙。
“但凡招商有1%的希望,就付出100%的努力;只要项目有1%的需求,就提供100%的服务;能为企业增加1%的利润,就做出100%的工作”——这就是深入人心的“3个1%工作法”。唐志雄告诉记者,安宁高新区将“快速高效解决企业实际问题”作为检验干部的试金石。
服务理念需要坚实的制度支撑。“5D店小二”服务制要求全程服务、审批代办等“五个到位”;“3个1”服务体系确保每个重大项目配备专班、联系群和作战图;并联审批“四证齐发”、工业项目“标准地”出让等改革极大压缩了时间成本。效能提升立竿见影,云南杉杉项目247天建成投产,西南铜项目周期从25个月压缩至19个月,云南裕能电力配套工程周期缩短50%以上。
针对这种“有温度、有精度”的服务, 云南三鑫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行政人事经理李秋萍分享了她的切身体验:“今年我们拓展缅甸出口业务,但医疗器械属于云南出口管制目录一类产品,审批流程复杂,耗时长、成本高。”面对企业困境,“5D店小二”迅速行动。“安宁高新区管委会非常积极地帮我们沟通协调,提供了商务局、医保局等关键部门的精准联系方式。当我们遇到联系不畅时,他们还会主动介入帮忙对接。”李秋萍介绍。
“5D店小二”的服务不仅体现在大事难事上,更渗透在日常细微处。李秋萍回忆说:“去年10月,园区管委会党群工作部工作人员崔馨予到我们公司驻点工作了1个月,跟我们一起上下班。员工反映公司门口路灯不亮,夜间上下班存在安全隐患。她立刻协调相关部门,很快解决了路灯问题。”这种“同频共振”还延伸到企业管理层面。“他们主动分享园区规范的文件管理、档案管理经验,甚至就绩效考核方式与我们深入交流。我们制造业原先更多看产值和销量,他们带来的按具体业务板块精细化评价的思路,启发我们优化了绩效考核体系,管理更规范了。”李秋萍补充道。
更让企业称道的是安宁高新区“一企一策”的精准帮扶和主动作为。对于氟磷电子这样技术密集、工艺复杂的新入园化工企业,没有简单套用“一刀切”的管理模式。“安宁高新区深刻认识到新老企业在安全环保管理基础和能力上的差异,坚持‘实事求是’。”李永涛深有感触。提到在安全管理上的创新帮扶,他如数家珍:“安宁高新区主动出资聘请安全生产领域专家,每年组织2至3次上门‘诊断式’帮扶,而不是单纯的执法检查。从规范讲解、隐患排查到体系建立,专家进行了全程指导。”这种“帮扶式监管”效果显著,氟磷电子设备故障率因此下降了约50%,安全管理水平和生产稳定性大幅提升。
在要素保障上,安宁高新区同样不遗余力。近3年累计获批土地14530亩、林地6926亩;成立开发区政务服务中心,实现“园区事、园区办”;企业服务中心构建全生命周期服务链,助企融资174亿元;《产品推荐专刊》让67家企业400个产品“一书通览”;“企业互访·链上同行”活动促成了宝武昆钢、云南杉杉等跨产业协作;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和产教融合3年培养输送4000余名技能人才,显著降低企业用人成本。
聚链成势 跨越崛起
硬核数据诠释领跑担当
持续推进改革创新与效能革命,最终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发展胜势。
资源优势正裂变为发展动能。安宁高新区规上工业总产值从2021年的959亿元提升到2024年的1750亿元,规上工业绝对值连续3年居全省各类园区首位。2024年安宁高新区入选全国省级开发区高质量发展500强第42位、省级开发区升级潜力百强第21位。
链式发展激活了“聚变效应”。2022年以来,园区累计引入10亿元以上项目11个,完成省外产业到位资金320亿元。云南裕能、杉杉科技、云铜、贵研铂业等巨头云集,使这里崛起为国内一流新能源电池材料基地和云南重要冶金产业基地。“大企业—产业链—产业群—产业基地”的宏伟愿景照进现实。氟磷电子即是缩影:在安宁高新区精准服务和产业链协同赋能下,尽管行业有波动,氟磷电子2024年营收同比实现89%的高增长。
营商环境的“金字招牌”更催生了“以商招商”的良性循环。企业获得感和信任度转化为真金白银的增资投入:云南裕能一期投资60亿元后,追加80亿元建设二期;友日久计划“带资引企”打造新材料包装下游产业园。仅2024年,在安宁已投项目增资就高达60.5亿元,这是企业对这片热土最有力的信任投票。
从后发追赶到全面引领,安宁高新区优质的营商环境成为核心竞争力。来自市场主体的由衷认可,正是对“安宁高新区走在前列、干在实处”的最佳注解。
本报记者 陈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