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大板桥街道沙井社区的田地里格外热闹。来自今年该街道青年农耕协作挑战赛13个参赛队伍的30余人,重返4个月前播种的土地,收获他们亲手种下的糯玉米和红豆。
“今天中午就吃煮玉米!”“我们有豆子,谁来出腊肉?”在雨后放晴的蓝天下,大家手起手落、耳边不时响起玉米被掰落的清脆响声和难以抑制的满心喜悦……
“现在就合计一下,明年咱们种什么?”云瑞社区的张杰邱举着一大穗玉米,笑着向同伴喊道。他所在的团队在耕种速度赛中曾荣获第三名的好成绩,但也比不上此刻收获带来的满足。“好家伙,单穗重量足有二百克。”他撕开嫩绿的玉米壳,给记者看白糯颗粒,他一个人就摘了两大袋,足有10公斤。
一朵云社区的4位90后、00后女生干起活来格外带劲。孙华告诉记者,以前从没种过地,今年热情参与街道组织的农耕赛,真切体会到春种秋收的愉悦感。“太开心啦,没想到庄稼长得这么好。”说话间,她们将玉米和红豆各装几大袋,搬进汽车准备运回单位食堂。
大板桥街道办事处的钱廷栋正在演示如何处理豆子:“把它像这样使劲敲一敲……”随着成捆的豆荚在硬地面上摔打,红亮的豆粒从豆荚中脱落,在阳光下格外漂亮。“煮酸菜也可以,放点腊肉更好。”大家围成一圈,一边捡拾豆粒,一边讨论红豆的各种烹饪方法。
沙井社区的参与者刘文祥看着丰收景象,与记者分享感受:“虽然雨水多了点,但这片地是块坡地,不积水,庄稼长势好。糯玉米,不打农药,只施了点底肥,能长这么大,很不错。”他说,如果能提前10天收获,品质会更好。
中午时分,大家带着满满的收获踏上归途。比农耕赛名次更珍贵的,是春种秋收的劳动成果和协作共享的喜悦——在这片充满生机的红土地上,劳动的意义和收获的快乐,在每一位参与者心中生根发芽。
本报记者 马逢萃/文 周凡/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