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肖永琴) 9月19日,云南省政府新闻办举行云南省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新闻发布会·综合专场,省发展改革委主要负责人介绍了“十四五”时期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就。
“十四五”以来,全省上下紧扣高质量发展和“三个定位”,锚定“3815”战略发展目标,持续壮大资源经济、园区经济、口岸经济,坚定不移推进市场化、产业化、法治化、生态化、数字化进程,全省经济转型成“形”起“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开创性进展、突破性变革、历史性成就。
继2018年全省经济总量达2万亿元后,“十四五”期间于2023年迈上3万亿元新台阶,2024年达3.15万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6.5万元,民营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从2020年的46.5%提高到2024年的53.3%,产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从2020年的26.7%提高到2024年的52.1%,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比“十三五”末提升4.1个百分点,增幅居全国第三位。
资源经济不断壮大,能源、有色等传统产业支柱地位持续巩固,绿色铝、硅光伏、新能源电池“新三样”成为工业增长“新引擎”,高原特色农业、文化旅游业优势更加突出,资源经济重点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稳定在45%左右。园区经济集聚成势,安宁高新区等7个园区建成千亿级园区,沪滇“16+16”园区共建机制不断完善,“2+3+N”沿边产业园发展格局初步形成。122个开发区贡献了超80%的规上工业总产值。口岸经济彰显活力,28个口岸和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取得新成效,磨憨铁路口岸成为我国对东盟第一大铁路口岸。